5月27日消息,國產奶粉企業剛剛度過了業績低迷的一季度,目前,這家經歷了數次管理層變遷的企業,正希望通過一系列內部動作,包括銷售體系改革和高額激勵,重振業績。
以銷售額計算,目前貝因美在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位居前三,也是排位最高的國內品牌。不過,今年一季度,貝因美營收10.9 億元,同比降近36%;凈利潤0.686億元,也下降了36%;且預計上半年凈利同比降幅為15%-65%。
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泰在對話騰訊財經時表示,這是公司有史以來的首次“非常規低谷”,而導致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業績低迷的原因包括:其主力產品曾斷貨、原料成本高、降價等因素。
? ?王振泰是在今年2月底繼任貝因美董事長一職的。在貝因美創始人、持有上市公司22%股權的謝宏2011年因身體原因辭任后,貝因美又經歷了兩任董事長。
對話中,王振泰以“壓力山大”戲稱他近期的工作狀態:“我從31歲起做合資食品企業總經理,也服務過等,打過不少硬仗,但現在在貝因美作嬰童產品,壓力是以前的N倍。要讓投資者有合理回報,而且是做給小孩子吃的食品,我們要小心再小心。”
在解釋近期業績下滑的原因時,王振泰表示,一季度為了讓經銷商渠道庫存良性化,貝因美沒有按照常規計劃出貨。而造成此前四季度庫存高企的原因,是2013年5月起其主力產品的國際供應鏈供應不上,產品訂單增長時原料供應未跟上,市場斷貨。受制于國際供應鏈反應滯后,直到11月供給給貝因美的原料才補上,但那時公司不得不承受更多的檢驗項目和更長的出關時間;且部分產品選擇了空運,也增加了成本。去年下半年,國內奶荒也造成原料價格高企,影響了貝因美采購成本。
另一項影響貝因美利潤的原因是降價。去年7月反壟斷調查后,貝因美奶粉出廠直接降價5%-10%。降價后的下半年,其奶粉營收同比僅增2.8%,而上半年營收增速是28%。
不過除了外部因素,貝因美管理層也坦言,原本的公司的內部管理結構已不適宜再壯大。
王振泰說:“原來老式的金字塔式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未來企業發展了。舊體制其實已經成為發展障礙了,(我們在進行)包括流程在內的一系列變革,越早、越徹底(越好),否則企業肯定做不大。”
目前貝因美正進行三項改革,包括產品體系延伸、營銷公司改革,以及股權激勵。
產品方面,貝因美已經剝離了嬰童服裝等業務,以專心發展食品業務。當前貝因美奶粉產品消費群多為0-3歲幼兒,王振泰希望公司能以更多營養產品,開辟3-12歲龐大的消費群體。去年11月,貝因美宣布以3.5億元成立兒童奶業務子公司。不過,這一空白市場的開辟,仍要依賴于貝因美的研發進展。王振泰說:“這部分市場空間是非常大的,當然科研必須要跟上。技術不成熟時,產品是不會匆忙推向市場的。我們還沒辦法制定嚴格的時間表。”
除了產品,貝因美的另一項改革在銷售渠道。
今年2月,貝因美以自身控股80%,骨干員工投資20%成立8家營銷子公司,涉及主銷區域如浙江、上海、安徽等。這些骨干員工持股的營銷子公司,被希望開辟更多市場提振銷售。王振泰說:“這些一線的管理干部是最辛苦的,也最貼近市場。他們更用心的話,能把積極性調動起來。進入鄉鎮市場,貝因美是最早的,特別是華東地區鄉鎮、村一級市場是貝因美擅長的,還有三四線城市市場,我們不會放手。如果(這8家)做得好,很快會擴大實施范圍。”
近3年來歷經管理層頻繁變動的貝因美,也終于在今年4月公布了股權激勵計劃草案。
公司擬授予高級管理人員在內的950人3800萬股股票期權,行權價為27.5元,考核期為2014-2016年。考核達標包括,2013年為基數,營收增速不低于23%、53.8%、99.9%;凈利增速不低于15%、32.3%、65.3%。王振泰說:“上市之初,股權激勵就是主要股東們都有的愿望。股東也希望管理團隊能分享發展成果,特別是在二次創業中。但種種原因,股東、董事們對(之前的)方案還不很滿意,現在的方案是達成共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