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科醫藥(MicuRx Pharmaceuticals, Inc.)今天宣布,該公司完成了5500萬美元C輪融資。這輪融資由金浦健康基金領投,并有金浦互聯基金、本草資本、德聯資本參加。金浦健康基金的繆宇先生將加入盟科醫藥董事會。
盟科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袁征宇博士在對此評論時表示:“我們的投資者充分認識到我們的新一代抗耐藥菌新藥MRX-I的獨特優勢,這一新藥將為患者提供一種臨床急需的可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用抗菌以治療由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感染。我們非常高興能獲得如此強大基金的鼎力支持,這將為盟科在中國提交首個新藥申請(NDA)提供充足的資金。中國快速發展的創新藥市場將為MRX-I的開發提供一個良好環境。我們同時還在美國和全球其它市場開發這一新藥。”
C輪融資所獲款項將用于MRX-I在美國和中國的深入開發。盟科將用這筆款項完成中國的口服MRX-1治療復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cSSSI)的三期臨床試驗以支持MRX-I在中國的新藥上市申請,以及在美國的采用口服和靜脈注射MRX-1來治療急性細菌性皮膚和皮膚結構感染(ABSSSI)癥狀的第一個三期臨床試驗。本輪融資由BFC集團為盟科提供財務咨詢。
MRX-I是新一代可口服的噁唑烷酮類抗菌藥,用于治療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在內的多重藥物抗性的革蘭氏陽性菌所造成的感染。盟科首席醫學官Hafkin博士對此評論時表示:“目前大部分用于各種感染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藥物都只可靜脈注射,而沒有口服片劑。抗感染領域專家們普遍認為:對于MRSA感染患者,特別是對那些體弱或用藥時間超過10天的患者1,一種可以安全使用的高效口服抗菌新藥將是一種醫療上的‘必需品’”。
2015年,盟科在中國和美國分別成功完成了MRX-I用于治療cSSSI的二期試驗和MRX-I用于治療ABSSSI的二期臨床試驗,兩次研究中均以利奈唑胺用作對比藥物。這兩項試驗,加上原先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完成的一期試驗,預示MRX-I在治療皮膚感染方面非常有效,不遜色于利奈唑胺,并且整體安全性有所提升。已有數據提示, MRX-I可以降低噁唑烷酮類抗菌藥的骨髓抑制毒性,而這正是限制使用利奈唑胺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