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時許,張先生開車回到金沙路73號院小區,老遠就看見大門口“車位已滿”的告示牌。中心城區,特別是老舊小區停車難,困擾著相當一部分有車族。
如何破解這道難題?成都市建委近來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破驕戒滿,問需于民,計劃以試點建設立體停車塔(庫)的方式,年內修建3萬個機動車公共停車泊位。
老舊小區停車十分困難
按照全年公建配套項目建設總體計劃,成都市建委加快了包括停車場、中心城區中小學、幼兒園、文化活動中心、衛生服務中心、農貿市場、全民健身設施等在內的公建配套項目的建設。
今年上半年,全市建成公建配套項目95個,在建416個。其中,由政府投資的10個專業停車場項目,計劃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600余個。截至上半年,人民公園停車場等6個項目主體完工。成華公園停車場、小南街停車場等兩個項目在建,社會配建的65個停車場項目已有32個項目主體完工。
“雖然停車場建設已全面啟動,但與群眾的訴求還有差距。”成都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統計,目前中心城區已有各類出行停車位約20萬個,按照出行車位“有限供給”原則,新建出行停車位總量不應超過16萬個,其中約13萬個已有規劃,還有3萬個出行車位的缺口。中心城區特別是老舊小區,當初在規劃、修建時并未考慮到未來機動車停放的問題,群眾停車十分困難。
計劃年內完成3萬個停車位
針對市民關注和反映的停車難問題,近來,市建委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破驕戒滿,主動多方出擊,多次下沉調研。據成都市建委公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前期長達一個多月的摸底中,他們以各社區為基本單位,全面調查梳理群眾停車矛盾較突出的點位和區域,聽取群眾關于“建不建、在哪里建、建多少”等問題的意見。
調查中,他們發現,可在老舊小區的公共區域,比如公共綠地上,建一批立體停車塔(庫),一定程度上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按照全年全市范圍新增公建配套設施600個的目標計劃,市建委正重點推進落實中心城區新增120個公建配套設施的重點目標任務。市建委準備繼續完成中心城區10個政府投資專業停車場和65個社會配建停車場的建設問題,完成30000余個公共停車泊位的全年停車場建設目標計劃。針對老舊小區停車難,今年先行試點建設一批立體停車塔(庫),由政府投資修建。
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區政府將牽頭負責所屬區域內的立體停車塔(庫)選址工作。目前正研究立體停車塔(庫)投資、土地供應、規劃、產權、收費等配套細則,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