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fā)布信息網(wǎng)站
貿(mào)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mào)易谷 » 資訊 » 網(wǎng)絡熱點 » 廣寒宮迎來了中國新客人

廣寒宮迎來了中國新客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12-16 13:15  瀏覽次數(shù):34
  北京時間15日4時35分,玉兔號月球車小心翼翼地從嫦娥三號著陸器上駛出來,緩緩開到布滿塵埃和礫石的月球表面,“廣寒宮”迎來了來自中國的新客人。
?
  嫦娥三號是14日21時11分降落在距離地球38萬公里的月球上的。它把五星紅旗也帶了上去。中國成為繼蘇聯(lián)、美國之后的第三個在月球成功實現(xiàn)探測器軟著陸的國家。
?
  “最夢幻的事情,不是聽到了中國人用中文控制落月過程,而是看到了中國的探測器傳回來的月球表面畫面。”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在看了電視直播后說。
?
  “人類未來在月球上建造的探月歷史博物館里,中國第一個降落在地外天體的人造航天器,一定會有一個重要位置。甚至,嫦娥三號和月球車玉兔有可能會被原地保留,罩上玻璃罩,供未來的月球游客們參觀。”中國科技館研究員、航天史博士趙洋說。
?
  趙洋說,即將開展的月基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是全世界的第一次。嫦娥三號還將用極紫外照相機觀測地球電離層,檢測地球環(huán)境變化。“這不僅是觀察地球的另外一個視角,也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一項科學研究。”他說。
?
  玉兔攜帶的測月雷達將通過超聲波探測所經(jīng)之途的地質構造,也是人類首次。趙洋期待,“這能發(fā)現(xiàn)月球的新秘密”。
?
  這些期待的背后,是中國人古老的月球夢。兩千年前西漢人劉安主持撰寫的《淮南子》中記載,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不死藥,飛上月球,住在了月宮中,成為了那里的精靈。
?
  而從清末起,中國人已能用科學的視角來看待月球。1903年,魯迅把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從日文轉譯成中文。魯迅為這篇科幻小說取名《月界旅行》,并在辨言中寫道:“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
?
  1904年,一位署名“荒江釣叟”的中國人在《繡像小說》上連載章回體小說《月球殖民地小說》。“這是目前可以查到最早的中國原創(chuàng)科幻小說。”30歲的清華大學博士、科幻作家飛氘說。
?
  小說中,反清復明志士龍孟華,刺殺清朝大員,不幸失敗,亡命海外。他最后找到了失散的妻子,與她一起乘氣球飛向月球,過上了幸福美滿生活。
?
  飛氘說,在晚清,月球已經(jīng)不再僅僅是古典文化中那個有神靈居住的神話空間,“荒江釣叟”為月球賦予了現(xiàn)代異域烏托邦的內(nèi)涵。
?
  1905年,徐念慈在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中,寫中國人到月球上獲得真知,在“廣寒宮”中發(fā)明先進的“腦電”技術,終使中國人揚眉吐氣于世界。
?
  到了1909年,陸士諤寫出了《新野叟曝言》,其中寫到,為了解決人口過多的問題,中國皇帝下令造出“飛艦”,準備移民月球等地外星球。
?
  戰(zhàn)亂和動蕩,使得中國人對月球的想象,在很長時間里中止了。改革開放后,人們又對月球展開了憧憬。
?
  2002年,女科幻作家凌晨寫出了她的經(jīng)典長篇《月球背面》。書中,2055年,中國人興建了美輪美奐的月球城,名曰“龍城”,在那里,中國人與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
  凌晨小說出版的第二年,即2003年底,時任國家航天局副局長的孫來燕向中外記者透露了一個重大新聞:2004年,中國將正式啟動探月工程。
?
  剛好十年過去,中國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虹灣實現(xiàn)軟著陸。
?
  “經(jīng)過千年對月球想象的變遷,如今,中國探測器重新接受了古典神話的命名。”飛氘說。
?
  “真正的登月,比科幻要精彩得多。”劉慈欣說。
?
  劉慈欣說,盡管人類已經(jīng)有很多太空活動,但這是他第一次從頭到尾,“實時、全程”看到人類的探測器降落在外星球,“非常激動”。
?
  劉慈欣被邀請到了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觀看嫦娥三號的發(fā)射。這也是第一位被邀請到現(xiàn)場觀摩中國人宇宙探險的科幻作家。
?
  作為計算機工程師,劉慈欣對探月的每一步艱難深有感觸,尤其對自主著陸過程,他印象最深。“完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姿態(tài)調整,懸停,很流暢,沒有出現(xiàn)任何故障,很不容易。”
?
  劉慈欣認為,這甚至為通訊時滯更長的火星登陸鋪墊了可能性。
?
  在擅長宏大想象的劉慈欣的眼中,未來人類對月球的利用將是波瀾壯闊的畫面。在他的一個小說創(chuàng)意中,人類在月球上鋪滿太陽能板,將能量輸送回地球,從而解決地球上的能源危機。
?
  而29歲的科幻作家郝景芳在她的新短篇中,為地球和月球之間架設了一道可以彈奏的琴弦,為兩個天體之間的關系,增添了新的浪漫色彩。
?
  趙洋認為,月球之所以對全人類都充滿吸引力,是因為在各個民族的文化中,月球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夜空中最亮的天體,有周期性變化,這種變化引發(fā)江河湖海的潮汐,人們依照它的變化制定歷法,用詩歌和音樂歌頌它。人們能看到它,就覺得應該去探索它。”
?
  “而今天,科技讓中國人用新的眼光看待月球。”趙洋說。
?
  趙洋說,天氣晴朗的夜晚,肉眼可以看到嫦娥三號降落的虹灣區(qū),但看起來很近的月球,實際上很難抵達。“掙脫地球引力還是很難的,如果不去做這些嘗試,那就永遠停留地球搖籃里,被引力束縛,永遠不知道外面什么樣。”
?
  就職于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百度的科幻作家陳楸帆說,上世紀60年代阿波羅載人登月,讓人類第一次真正看清楚并接受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一次跳出舊有視角,以更廣闊的坐標,去展望自己的未來。
?
  “我期待著一個中國人從月球上遙望地球的那一天,我相信,一切將會從那一刻的凝視開始,變得完全不同。”他說。
?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nèi)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