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李荻,14歲,成都樹德中學光華校區初二學生。10天前,李荻在阿聯酋參加國際棋聯2013國際象棋世界青少年分齡錦標賽,獲得14歲組世界冠軍,按照國際慣例,他將享譽“國際棋聯大師”的稱號。但孩子的父親卻擔心起來,如果繼續讓兒子參加比賽,勢必影響學業。
去年12月27日,國際棋聯2013國際象棋世界青少年分齡錦標賽在阿聯酋落幕,來自成都國際象棋隊的集訓隊員李荻,在11輪比賽中以8勝3和的不敗戰績獲得男子14歲組冠軍,他因此成為四川歷史上首個國際象棋世界冠軍。
記者本想與李荻面對面做一次采訪,但李荻的爸爸不愿意讓他面對鏡頭,“怕娃娃膨脹。”他說,他很糾結,他其實更希望讓兒子念書,上大學。而事實上,為了備戰2014年的甲級聯賽,李荻已經處于休學狀態,正全心投入訓練。

與父親的糾結不同,李荻的現任教練王玥認為,現在是李荻上升的黃金期,他將來可以特招方式上大學,這會是比較理想的方式,畢竟要在國際上拿到成績,是需要付出時間代價的。
兒子當了世界冠軍
父親不知如何抉擇
昨日上午,記者在樹德中學光華校區見到了李強。李爸爸很低調,一再對記者說:“少寫點李荻,他就拿了一個青少年獎,距離高水平選手差距太懸殊了,不值得一提。”
不過,李荻在學校的國際象棋教練蒲志宏說,“這是含金量非常高的榮譽了,中國選手已很多年沒有獲得過14歲及以上組的世界冠軍了。”
李荻從阿聯酋參加完比賽回到成都,只在家里呆了一天,又馬不停蹄地投入訓練。2015年對李荻來說有一個更大的挑戰,他將沖擊中國國際象棋甲級聯賽,這個級別的賽事集中了全國最頂尖級的高手。
一方面是尊重兒子意愿,一方面又擔心兒子前途,李強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父親為難
希望兒子回校讀書
“沒有文化,什么冠軍都沒有意義。”
14歲的兒子到國外參加比賽,李強的心也跟著飛到了賽場。參賽的1814名青少年棋手來自世界120個國家和地區。阿聯酋與中國的時差有四個小時,李荻參加一場比賽要持續6個小時,最晚已是北京時間凌晨一兩點。李強說,家里網速不快,為了看兒子的比賽,他跑到網吧里看比賽。“我不是很懂,有時特別著急,就打電話給老師。有一場比賽,李荻漏算一步,差點就要輸了,我緊張得不敢看,過了10多分鐘,老師打電話來說,對方失誤,李荻和棋了!”
經過11輪比賽的角逐,李荻以8勝3和的不敗戰績獲得了14歲組冠軍。2013年12月27日晚上7點,成績剛剛公布,李強給蒲老師打去電話,聲音顫抖:“出來喝酒!”
但等到兒子李荻回家后,李強卻又裝出無所謂的樣子:“你不就是得了個青少年冠軍嘛,離真正的世界冠軍,差距大得很!”其實,李強很為難,“我很糾結,給兒子說過很多次,希望他回學校讀書,沒有文化,什么冠軍都沒有意義。但李荻堅持要下棋。”
教練支持
兒子最終選擇休學
“李荻付出的努力,常人無法想象。”
讓李強為難的,是李荻為了備戰2014年全國甲級聯賽而休學這件事。李荻上初中后,每天上午到學校上課,中午在車上吃爸爸送去的便餐后就直接趕到棋校訓練。盡管如此,他的學習成績依然排在班上前幾名。
不過,初二后,隨著訓練壓力增大,李荻已沒精力在學校上課了。在學習和國際象棋間,盡管父子倆不止一次地爭執,但李荻最終選擇了休學。
蒲志宏說,下國際象棋對選手的心理素質要求很高。2012年,李荻參加一場國際賽事,前三名同學都與對手打成了平局,李荻的成績關乎成敗,結果他輸給了對手。比賽結束后,李荻便“失蹤”了,直到下午比賽開始前,他才坐回比賽臺前,“他已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蒲志宏感嘆,學習國際象棋如同大浪淘沙,大部分的學生都離開了,像李荻這種能夠堅持走到現在,他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不得不承認這是冒險者的游戲,如果下出來了,代價很大,如果下不出來,代價就更大了。”
對話當事人
還是會抽時間看書
對于李荻父親的擔心,蒲志宏認為,學國際象棋的學生,成績都特別優秀,在國際象棋界里,歷屆世界冠軍都是有職業的,他們中有科學家、化學家、藝術家,在各自工作的領域里都有很高的造詣,因此無論怎樣的比賽,學習是必須的。
昨日下午,記者電話聯系上正在訓練的李荻,電話里,他的語氣聽起來有些老成:“畢竟這個冠軍還很稚嫩,比我優秀的人還很多。”李荻說,他現在只有每天中午能抽點時間看書。
而李荻現在的教練王玥說,現在是李荻上升的黃金期,他覺得李荻應該走被特招上大學的路,今后在大學里加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