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人均全年口糧消費135公斤、水產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成都人如今的營養結構是否合理?對比該標準,差距還有多遠?
為優化食物結構、強化居民營養改善而制定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從五個方面指出了發展的目標,包括食物生產量目標、食品工業發展目標、食物消費量目標、營養素攝入量目標、營養性疾病控制目標。
其中,食物消費量目標最引人注目,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人均全年口糧消費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類13公斤、肉類29公斤、蛋類16公斤、奶類36公斤、水產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營養素攝入量目標提出,到2020年全國人均每日攝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谷類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人均每日蛋白質攝入量78克(其中優質蛋白質比例占45%以上)。
本地調查
成都人營養結構失衡
動物性食物吃太多
成都人的飲食消費啥情況?營養結構又是否合理?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去年發布的專題調查報告顯示,根據該隊對成都市民3年來的食品攝入情況和膳食結構分析,膳食結構整體仍呈現“一高三低”態勢、營養結構較為失衡,需要調整。其中,“一高”指動物性食物攝入量過高;“三低”為蔬菜水果、奶類和水產品類攝入量不足。
食用植物油攝入
離2020年目標最近
經過記者換算,2012年成都人日均膳食攝入量與2020年國家人均食物消費目標相比,食用植物油最為接近,奶類、水產品類差得較遠。
每天吃菜384g 就達2020年“國標”
“一年吃140公斤蔬菜,相當于兩個成年人男子的體重了,那是多大一堆菜啊!?”昨日,在街頭隨機接受采訪的市民,對于最新提出的2020年食物消費目標,顯得很是驚訝。其實,記者幫大家換算了一下,每天只有384g,真的不算多。以現在成都人的吃菜法,每天再多吃22.5g就“達標”。
專家說法
標準非唯一 根據自身情況搭配
“不是非要比照標準來,而是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合理搭配。”成都健康專家團營養專家建議,可增加攝入魚等水產品及奶類制品、水果等,同時控制鹽、油、肉類等攝入量,降低慢性病發生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