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1832年,他們這么穿,1916年,他們這么穿,1940年他們這么穿,1945年他們還這么穿過。50年代,他們這樣穿,70年代,他們只能這樣穿,80年代他們這樣穿,還這樣穿著,90年代他們這樣穿,也這樣穿。
學生:可能大家穿起來都比較整齊,也沒有互相攀比。
解說:一件校服見證不同的歷史,卻承載著相同的青春歲月。
王潮歌:你們擁有青春是最應該美的青春。
解說:《新聞1+1》今日關注“校服如何致青春”?
評論員 白巖松:
你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前些天在北京一所中學,所發生的一個外事交流活動當中,最后外事交流的這條新聞,人們關注反而很少,但是在互聯網上對這個學校學生穿的校服不太搭調,而且顯得很不好看,這種吐糟聲迅速開始壯大。這個時候讓我們看到一組與校服有關的漫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在很多的記憶里,校服慫的不堪回首,穿著肥大的運動服就像穿著像個米口袋;青春啊,就這么被湮沒了;糟糕的是你沒法選擇;最糟糕的是校服還總是出現質量問題,你看褲子開了;新聞報道有一個孩子說,我考不上好學校都是校服害的,前一陣子的新聞;最后是祈求,神啊,請給我們一身好校服,還我們一個閃亮的學生時代吧。校服真的引發了幾代人共同懷念自己的青春,然后開始吐糟嗎?校服到了要改變的時代嗎?來,我們一起關注一下。
解說:
春分剛過,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微博、微信曬鮮花、曬綠葉,或者曬漂亮的春裝。但就是在這一張張花紅柳綠的照片中,顏色單調、款式單一、寬大稀松的校服卻意外走紅。
1993年當時國家教委下發了城市中小學生統一著裝的文件,就此拉開了城市中小學統一校服的序幕。20多年來,校服就就是運動服的印象,一直扎根在絕大多數中小學生的心靈深處。
網友1:大家可以問一問學校里的小朋友,他們到底喜歡不喜歡這樣的校服?你就知道了,這都什么世紀了,都2014年了,還要穿80年代、90年代的衣服嗎?
網友2:我覺得青春就是花一樣的年紀,把孩子的青春活力和他們的想表現美的一種感覺,完全束縛在校服里面,我認為校服確實有必要改良的。
網友3:這種所謂的校服早該淘汰了,給學生做一些質量好的,讓他穿上也有一些自信,而且看上去也更有組織性和紀律性。
解說:就在今天某都市報也加入到校服的討論中,記者在這篇“運動校服丑到爆,可是丑的有道理”的文章中說,校服可以起到預防早戀、防止攀比,并且節約開銷的作用。
學生:可能大家穿起來都比較整齊,也沒有那種互相攀比。
解說:對于這些2000年后出生的中小學生來說,20年來一成不變、千人一面的校服,他們還滿意嗎?
學生1:兜太薄這要改,款式都那樣,質量也太差了。
學生2:冬季透氣了,夏天可保暖了。
學生3:這玩意兒太容易開了,有的時候一邊長,一邊短。
學生3:不喜歡,因為比較老土。
解說:一年四季、朝夕相伴的校服,除了帶給他們少年時的懷舊記憶,還有對校服與時俱進、更新換代的期望。
市民:可能有點不能體現個性,可能稍微新穎一點,稍微變動一下,會比較好一點。
評論員:
有人面對校服的問題,不以為然,不就是一個校服嘛,挺好的,能文能武,運用的款式,上課也行,體育課上的時候也沒有問題,而且還便宜,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如果都是量體裁衣的話,哪供的起,等等這種說法很多。但是也有人把它上綱上線上到很高的地步,你看現在的中國人站沒有站像,坐沒有坐像,毫無精神氣質,都是校服害怕的。因為寬寬大大的校服,父母覺得孩子在長身體,一定要買大一號,或者大二號的校服該孩子穿,整個十幾年的求學生涯都沒有穿過得體的校服,于是一個民族的氣質被這樣奠定了,那是“隨意、松垮,而且沒樣子”。青春完全不像是一個青春的樣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調查呢,我們看看調查。
您喜歡運動服式的校服嗎?喜歡是26.74%,不喜歡73.26%,這是在騰訊,一共15000多人參與了調查。我們再來看你對運動式校服的看法,美觀合適只有7%,不美觀13.66%,尺碼單一11點多,不分性別14點多,不分季節10.52%,質量不高,在這個調查里頭是高的,是26.67%,當然方便運動也有進行選擇。但是接下來你要考慮的是,校服是不是要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