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房地產研究院日前發布了《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報告顯示,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均值為8.5,有13個城市房價收入比高于該均值,其中成都位居第23位,房價收入比為7.3,低于全國平均值。
所謂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通過不同年份的房價收入比的變化,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購買住宅的支付能力是提高還是下降。一般而言,在發達國家,房價收入比超過6就可視為泡沫區。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鄭紅玉認為,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全國房價收入比保持在6-7屬合理區間。報告指出,35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有以下三個態勢:一是,呈現出東、中、西梯度遞減的態勢,且相差幅度較大;二是,一線城市明顯高于二線城市,深圳、北京、上海、廣州分列第一、二、四、六位;三是,經濟發達城市高于經濟欠發達城市。
包括成都、西安、重慶在內的西部11個二線城市中,只有烏魯木齊和蘭州房價收入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余9個城市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雖然成都商品住宅銷售均價在西部11個城市中排名第一,但若考慮城市居民收入的因素,成都房價收入比仍低于烏魯木齊、蘭州、南寧和西寧四個城市。
若可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因素剔除,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均值為10.2,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福州4個城市遙遙領先,北京高達19.1位居首位。成都則以7.8的房價收入比,位居第29位。
鄭紅玉指出,2014 年房地產市場降溫下行,市場成交乏力,隨著部分城市降價聲音的增多,很多購房者觀望情緒較濃厚,這也造成了部分城市樓盤庫存去化速度的放緩。相比于2013年,全國商品住宅成交均價難以出現明顯增長,房價漲幅將鐵定低于城鎮人均收入增幅,因此2014年全國房價收入比將總體上出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