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來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甜糯的粽子。然而尷尬的是,眼下會包粽子的年輕人卻并不多,包粽子的手藝越傳會的越少。昨日記者街頭采訪發現,九成受訪的“80后”、“90后”都表示“不知如何包粽子”。
昨日上午,記者在西安路、長江路附近隨機采訪了路過的40個年輕人,結果顯示,92.5%的受訪者都不會手包粽子這個“技術活”,僅有3人表示會包。在一家超市里,正在購買粽子的“80后”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不光自己不會包粽子,自己的姐姐妹妹,還有身邊的朋友,沒幾個會包粽子的,“上大學以前,我每年的端午節都會吃到奶奶親手包的粽子,沒有想過要自己學著包。”她說,超市里有現成的粽子賣,味道不錯,品種也多,沒必要再自己費時費力去包粽子。而會包粽子的今年30出頭的吳女士則表示,她是從媽媽那里學來的,“我媽媽也是很小的時候就跟長輩學習包粽子,我覺得我的孩子吃我親手包的粽子,那才是過端午。”她說。
采訪中,如今的“包粽能手”只剩下一些年過不惑的中老年人。對于包粽子的手藝在年輕人中漸漸“失傳”,很多受訪市民都表示惋惜,中學教師張先生說:“端午節是民俗文化,小小粽子包含著許多文化內涵,包的過程、品的過程都有幾千年的文化滲透其中,而買粽子吃就是簡單的餐飲消費了。”有市民建議,為了保持對民俗的繼承,應該想辦法吸引年輕人學習包粽子,比如效仿烘焙打時尚的“DIY”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