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網絡熱點 » 調查稱超半數人認為高校自主招生助長不公平

調查稱超半數人認為高校自主招生助長不公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6-06 09:51  瀏覽次數:30
  日前,針對近期進行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試,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網絡媒體聯合進行了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考生及家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應屆考生和家長希望改革自主招生制度。
 
  超半數被調查者認為自主招生“助長不公平”
 
  4180位應屆高三考生和應屆高三考生家長填寫了問卷,其中應屆高三考生占12.7%,應屆高三考生家長占87.3%。
 
  在清華大學等“華約聯盟”、北京大學等“北約聯盟”、同濟大學等“卓越聯盟”、北京交通大學等“京都聯盟”的多選題中,參加聯盟考試的2014屆高考生最青睞的是“華約聯盟”(55.88%);整體來看,考生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聯盟考試更趨于理性,不再過于“扎堆”。
 
  與2012年調查數據相比,2014年參加1場考試的考生比例(48.95%)增加三成,反映出考生鎖定自主招生學校的目標更趨于明確,趕場式的自主招生考試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評價目前自主招生存在的多元問題時,54.88%的應屆考生和家長認為是“自主招生機會主要為城市學生獲得,助長不公平”。與2012年調查數據相比較,應屆考生和家長的聚焦點已由“主要是名牌大學提前掐尖”讓位于“自主招生機會主要為城市學生獲得,助長不公平”,2014年“自主招生機會主要為城市學生獲得,助長不公平”的選項比例(54.88%)增加了四成;而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2014年“考試命題、內容不是很科學”的選項比例較2012年增加了兩成。
 
  超九成被調查者希望改革自主招生制度
 
  超過九成被調查的應屆考生和家長希望改革自主招生制度,這一比例較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考生及家長調查的同類數據多出了兩成。39.50%的應屆考生和家長主張“在統一高考之后,各高校進行自主面試”,37.18%的應屆考生和家長主張“在統一高考之前舉行高水平大學聯考”,主張“維持現狀”的比例不足10%。與2012年相比,“在統一高考之后,各高校進行自主面試”的支持率不再明顯少于“在統一高考之前舉行高水平大學聯考”。
 
  與被調查者對改革自主招生制度的支持態度相符合,50.1%、31.67%的應屆考生和家長很不贊成、不太贊成高校擴大自主招生在招生計劃中的比例,主張很贊成、比較贊成的群體比例僅為7.27%、10.96%。
 
  面對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問題評價,43.18%的應屆考生和家長認為“很不公平,令人不信任”,38.04%的應屆考生和家長認為“不太公平,公信力明顯缺乏”。觀點相反的“很公平,令人信任”和“比較公平,公信力有所欠缺”的群體比例分別占2.92%、15.86%。
 
  被調查者評價目前高校自主招生信息公開主要存在的問題,按照選向人數從高到低依次是:信息公布量不足(25.07%)、信息公布不真實(20.24%)、查找/了解信息不方便(16.39%)、公共渠道沒有想了解的信息(15.89%)、信息公布不及時(15.07%)等。在考生資格信息公開內容中,支持公布學生的城鄉背景的比例(58.83%)多于反對公布學生的城鄉背景的比例(41.17%)。
 
  專家觀點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自主招生要打破單一“分數論”
 
  此次發布的自主招生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和家長都對自主招生表現出了強烈的改革熱情。緣何如此?我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由于目前的自主招生沒有打破單一的“分數論”,甚至演變成了高校搶奪生源的手段,實則淪為“偽自主招生”。二是由于有著加分等優惠,學校雖有自主權,但由于沒有很好的約束機制,導致“加分腐敗”土壤的滋生。
 
  真正意義的自主招生,是學生和學校雙向選擇。學生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學校,同時獲得多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然后自主確認。這就意味著學校擁有完整的招生自主權,依靠學生考分高低依次投檔、依次錄取的集中錄取制度被瓦解。
 
  我認為,我國高考改革的核心是打破集中錄取。自主招生改革的重點在于錄取形式改革,當學校可以充分自主錄取,各種考試對大學來說,就變成了提供考試服務,大學既可以選擇目前的統一高考作為自主招生的筆試成績,也可認可某一社會機構組織的考試為筆試成績。這樣的自主招生,就實現了教招考的真正分離——中學自主教育、考試社會組織、大學自主招生。隨著自主招生公信力的確立,一年可考多次,學生可以以最好的成績去申請,這就實現了政府宏觀管理、社會機構組織考試、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考試的格局。
 
  在我看來,學生與家長的意愿與高考改革的思路和走向是相吻合的。但是,大眾的呼吁能否與改革現實契合,還很難說,也需要時間的檢驗。目前大家對自主招生中的不公平質疑,根源在于自主招生的制度設計存在問題,以及高校對自主招生的理解出現偏差,如果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招生,不但不會制造不公,反而可以把自主招生作為公平的調節器,促進考試公平和教育公平。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