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將出臺十個重點領域深化建章立制的制度規定這是四川最大規模的規范政府權力制度性建設,劍指權力最易失控領域
亮點直擊
◎土地出讓集體決策 一把手話語權變“末位”
◎工業土地改變用途 政府必須收回重新出讓
◎探礦權出讓將改革 原則上一律“招拍掛”
◎公開“三公”經費 公務員不得自行新設津貼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 嚴禁“場外交易”
◎行政審批嚴禁“體外循環”中介機構與政府全脫鉤
◎政府投資重公益性 嚴禁新建黨政機關樓堂館所
◎取消協議供貨 推行集中采購、網購和商城直購
十大領域深化建章立制新規
“壞制度,讓好人做壞事;好制度,則可以讓好人繼續做好事,讓壞人做不了壞事。”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說,此次出臺的制度最大特點是針對性極強,均是來源于老百姓反映最多、查處案例最集中的問題。其次,規章制度嚴密封閉到了細枝末節,力求不給暗箱操作留下空間和彈性,就是要對腐敗“釜底抽薪”。
周末,成都,陰雨綿綿。位于督院街30號的省政府大院里,卻是燈火通明,一干人正在加班加點。這里即將出臺一系列震動四川的鐵規——針對限制政府權力和預防腐敗,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在行政權力最易失控的十大領域深化建章立制。
政府權力在哪里最容易失控和發生腐敗?華西都市報(微博)記者了解到,“十個重點領域深化建章立制的制度規定”重點聚焦于我省土地出讓、工程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礦產資源開發、各類資金使用管理等領域。“壞制度,讓好人做壞事;好制度,則可以讓好人繼續做好事,讓壞人做不了壞事。”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說,此次出臺的制度最大特點是針對性極強,均是來源于老百姓反映最多、查處案例最集中的問題。其次,規章制度嚴密封閉到了細枝末節,力求不給暗箱操作留下空間和彈性,就是要對腐敗“釜底抽薪”。”
一次性密集出臺十個重點領域深化建章立制的規定,是四川史上最大規模的規范政府權利制度性建設,預防腐敗、標本兼治的創新舉措,其深遠意義領跑全國。四川此舉有何幕后故事?制度與權力博弈之下有怎樣的突破?今日起,華西都市報將全面走訪新規涉及的相關廳局主要負責人,高端對話國內權威專家、聽取百姓真實聲音,為您逐一解讀和呈現。
亮點直擊
土地出讓 集體決策PK“一言堂”
土地,因其附屬的昂貴價值,一直是老百姓關注度最高、最具有“貓膩”想象空間的重災區。此次,《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管理的規定》,被列到了四川十個重點領域深化建章立制的榜首位置。
“土地出讓方案審批必須集體會審,主要領導末位表態,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確定。”在土地出讓方面,新規直接針對過去一言九鼎的“一把手”,將其話語權從第一放到了末位,規避主要領導先表態、其他人只能附和同意,真正將集體決策落到實處。同時,新規要求嚴禁以事先的會議紀要、簽訂的投資協議或招商協議等為依據量身定制土地出讓方案,嚴禁倒置土地出讓決策程序。
工業土地變用途 政府要收回重新出讓
過去,一些企業通過“走后門”改變土地用途和提高容積率,讓工業用地變成商業用地、超標建設密度更大的樓房,從中獲得巨大利益。針對這一問題,《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管理的規定》提出,土地在出讓前必須完成詳細規劃,并公開地塊用途、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等規劃條件。工業用地改變用途的,政府必須收回土地使用權重新按規定程序出讓,嚴格控制隨意調整土地容積率。為保證土地交易公平,四川將開展土地出讓網上交易試點。
探礦權出讓將改革 原則一律“招拍掛”
山西煤老板暴富走紅全國,背后是礦產資源浪費嚴重、大礦小開現象普遍。作為擁有123種豐富礦產的四川,《關于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的規定》擬進行探礦權出讓方式改革。
今后,四川所有礦種的探礦權,除非特別批準外,將取消申請和協議出讓,一律以“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確定出讓年限。同時,四川將嚴控礦業權協議出讓,相關申請必須經過審批機關集體會審,并進入全國礦業權出讓轉讓公開公示系統。據悉,此舉是因為礦產資源經濟價值巨大、利益格局復雜,改革將有效防止出現為特定企業和個人量身定制、違規出讓礦業權,個別干部甚至違規參股,防止地勘及礦業權評估弄虛作假等漏洞。
公開“三公”經費 公務員不得新設津貼
《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資金管理的規定》提出,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并細化到因公出國人數、公務車數量、公務接待批次、人數和經費。同時,嚴禁亂發錢物,一律不準自行新設津貼補貼項目,不得自行提高標準和擴大實施范圍發放津貼補貼、獎金、福利。全面清理現有財政專戶,清理撤銷不符合規定的預算單位銀行賬戶,讓“小金庫”無所遁形。
同時,加強專項資金監督,將公開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確保資金分配公開透明。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 嚴禁“場外交易”
國有資產流失,是過去在國有產權交易中屢見不鮮的。為了避免買方與賣方兩者之間的“私下勾兌”,通過公開透明、無利益相關的第三方“中間人”成為必然選擇。此次《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的規定》提出,嚴禁“場外交易”,全省各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除符合國家規定的,必須進入當地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審批嚴禁“體外循環”中介與政府脫鉤
政府干預過度,企業辦理一個手續需要蓋幾十個章,任何一個審批卡住都無法運行……為管好“政府之手”,《關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強建章立制工作的意見》提出,全面公布和實行行政職權 目 錄 管理,未納入目錄的行政權力一律不得行使。同時,實行省市區三級聯動服務機制、共享信息,全面實現網上審批。行政許可項目必須全部進入政務服務中心公開規范辦理,嚴禁“體外循環”。
政府部門與所有中介機構脫鉤,政府部門不得將行政審批職能交由中介機構承擔。
取消協議供貨 推行集中采購和網購
《關于創新政府采購機制加強政府采購監管工作的意見》提出,四川將取消協議供貨,推行通用貨物批量集中采購、網上競價采購和商城直購,鼓勵電商參與政府采購供貨,構建網上競價平臺,建立市場競爭機制,實現政府采購價格和服務有效競爭。
四川政府采購中,凡是國內產品能夠滿足需求的一律采購國內產品,清理和廢止市場封鎖和地方保護政策。
投資重公益性 嚴禁新建樓堂館所
目前,四川省每年的政府投資金額達到上千億元,怎樣才能把錢花在刀刃上?《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的規定》提出,政府投資將主要安排公益性和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項目建設,一律實行公開招標。同時,堅決停止以任何名義新建黨政機關樓堂館所。
對于國家投資工程招投標,四川將加強“四風”監管,把監督權交給投標人。投標人可以對招標部門書面異議,并向行政監督部門投訴。招標部門要在規定時間內書面答復投標人,并抄報行政監督部門。中標項目嚴禁轉包或違法分包。
深度解讀
四川為何在此時拋出十個制度新規?新規所針對的重點領域是如何圈定的?對此,省政府法制辦主任張渝田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專訪時表示,四川十大新規絕不是“拍腦袋”、“閉門造車”的結果。新規出臺的幕后最大動力,來源于我省積極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群眾對許多問題的強烈反映。
四川十大新規最大突破就是公開運行、集體決策、可操作的監督,10個新規中就有7個要求“進場交易”,避免暗箱操作,多項規定在全國尚屬首次。張渝田認為,我省將通過制度建設,實現長期性、根本性、全局性、長久性、系統性地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標本兼治地預防腐敗、規范政府行政權力。
7個要求“進場交易” 多項新規全國首創
華西都市報專訪省政府法制辦主任張渝田出臺背景新規針對群眾反映問題設計
作為省政府法制辦主任,張渝田全程參與了十個制度新規的出爐過程。
據他透露,十大新規大部分于2014年年初開始醞釀,由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國資委、省政務服務管理辦等多個相關部門負責起草。相關部門自行起草新規,能否真正起到規范自己所在領域行政權力的作用?誰愿意真正“作繭自縛”?
對此,張渝田表示,起草部門絕不是“自說自話”。在十大新規起草之初,就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要求必須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逐一進行設計。新規起草后,多次按照魏宏省長指示進行反復研究和修改。同時,即便是貌似與此次新規關系不大的環保、教育等多個部門,也參與了共同討論和決策,實現多部門監督。
全國首創公共資源交易 交給第三方平臺
雖然十個制度規定涉及的領域各不相同,但卻存在很多共性,例如,強化通過網絡平臺公開運行,集體決策PK“一言堂”,10個制度中7個要求“進場交易”,通過第三方平臺交易避免“暗箱操作”。此次,十大新規的多項內容在全國尚屬首創。
“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于2012年成立,領跑全國。”張渝田說,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一直是可能出現權力尋租、違規操作的高發區域。過去,公共資源交易一直是多平臺運行,例如建設工程類交易隸屬建設部門的工程項目服務中心,政府采購歸屬政府采購服務中心,而土地、礦權交易分屬國土、城管(微博)分屬的相關交易中心。行政主管部門一面充當著“裁判員”,一面又以“運動員”身份直接入場。現在,四川通過統一的第三方平臺,將使得公共資源交易中的決策、執行、監督實現三分離。這是通過制度設計,減少權力尋租空間。
類似的共性,還包括通過網絡公開運行、集體決策代替一把手“一言堂”等等。以政府采購為例,此次《關于創新政府采購機制加強政府采購監管工作的意見》中,就有5大規定成為全國首次: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廢止市場封鎖和地方保護、嚴禁不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全省性取消協議供貨采購、政府采購信息向社會公布。
張渝田說,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過去并不是沒有制度規范,而是因為制度細節不夠嚴密、操作性不強。此次四川十大制度規范,全部強調了監督、民主、公開的可操作性和細節。
監督落實 制度規定將適時立法
在此次的十大制度規定中,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如何懲處,由誰來監督落實,并未列出準確條文。如何確保制度不會成為“一紙空文”?
對此,張渝田表示,十大制度規定出臺主要是我省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的思維創新、制度創新。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問題找原因。作為政府文件,十大制度規定指明了政府行政權利運行的法制思維,按照規矩辦事,用公平制度管人。而現有的相關法律還不夠細致完善,操作性不夠強。在十大制度規定運行一段時間后,我省還將適時將其制定為政府規章或地方性法規,從立法保障落實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