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經濟呈現新常態的背景下,為穩定全省工業經濟增長、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近日,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資源要素價格管理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的通知》,明確降低省級電網大工業用電價格,落實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并軌政策等措施(以下簡稱“價格措施11條”)。據四川省能源協會秘書長馬光文介紹,此次“價格措施11條”是四川省多管齊下降低電力、天然氣要素價格力度最大的一次。
此次價格調整對于工業企業來說,將享受到哪些利好?對穩定全省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將產生怎樣的影響?華西都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政府機構負責人、能源領域專家、企業,詳解“價格措施11條”釋放的政策紅利。
出臺背景降低資源要素價格穩定工業經濟增長
價格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當資源要素價格發生變動時,將會引起一系列生產成本的變化,從而影響產品價格和企業利潤。
四川省能源協會秘書長馬光文表示,在工業經濟增速較高的情況下,資源要素價格傳導順利,不被人們關注,反之,工業經濟增速放緩后,資源要素價格容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014年,四川主網供區大工業平均到戶電價為0.6364元/千瓦時(含6.08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在華中、周邊各省市排名第8位,四川省國網平均銷售電價在全國南北兩大電網各省排位屬中等偏下。四川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直供價格)在全國29個已通氣省份中,排名第22位,處于較低水平。
“雖然四川電力價格和天然氣價格在全國各省均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但四川屬水電和天然氣資源大省,應進一步探索降低資源要素價格的途徑。”馬光文認為,出臺加強資源要素價格管理的具體舉措,符合當前形勢,符合四川省情,是四川省多管齊下降低電力、天然氣要素價格力度最大的一次。
四川是水電資源大省,水電也是工業經濟的一部分,在現有外送通道不足的情況下,靈活運用價格手段,通過擴大電力市場,減少我省豐水期水電棄水現象,從而達到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用電企業三方多贏的局面。
根據有關部門的測算,相關政策落實后,預計2015年可使全省工商業(主要是工業)降低電力、天然氣使用成本約61.5億元。
多管齊下直購電增至300億千瓦時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 一年節約電費2.5億元
“價格措施11條”提出,完善直購電政策,再增加直購電規模80億千瓦時,總量增至300億千瓦時,在推進電力交易和電力價格市場化的同時,將更多地降低直購電試點企業用電成本。
省發改委有關人士介紹,四川是全國開展直購電試點的最早省份。早在2000年就利用二灘水電站向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進行了直購電試點,每年25億千瓦時交易電量。針對此次政策調整,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趙中表示,“園區共有94戶企業。如果政策落實到位,今年全年將為園區企業節約電費2.5億元。”
對此,馬光文認為,通過進一步完善大用戶直購電,有利于打造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生存和壯大也為電網企業培養了可持續發展的客戶群,有利于四川省富余電量的消納。”
首次下調大工業用電價格預計全省大工業用電降價金額約10多億元
馬光文說,省政府下調燃煤機組上網電價,并決定將調價金額集中用于降低大工業到戶電價,每千瓦時降低2.01分,預計全省大工業用電降價金額10多億元。這是我省多年來按國家安排持續小幅提高大工業電價后的首次下調,將對穩定全省工業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成都市工商聯玻璃行業商會會長潘乾云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電價的下調對玻璃生產企業是有好處的,每年至少可以節約十幾萬成本。
落實留存電量價格政策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地方用電成本
四川“三州”實施留存電量價格政策,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我省實行的特殊電價扶持政策。“價格措施11條”中進一步強調落實留存電量價格政策,創新實施方式,用足用夠政策,支持重點企業、特色優勢企業、招商引資企業和“飛地工業園區”生產用電,促進當地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和民生用電保障。
此外,目前我省躉售電價結構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部分地方躉售供電地區的銷售電價偏高,導致這些地區用電成本過高,不利于這些地區招商引資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價格措施11條”在四川電網躉售電價表中增設110千伏電壓等級電價標準,每千瓦時在35千伏電壓等級電價標準基礎上降低0.015元。同時,有關方面還將進一步研究降低躉售電價中的工商業電價。這些措施陸續出臺,有利于降低地方電網的供電價格。
增加天然氣直供降低價格有望一年節省用氣成本11.6億元
此外,針對天然氣價格管理出臺了非居民用存量氣增量氣價格并軌、進一步擴大天然氣直供范圍、從嚴核定非居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等政策。馬光文說,天然氣銷售供應有直供和轉供兩種方式,由于多種原因,各地非居民用天然氣轉供價格水平不一,部分地區價格偏高。《通知》從實施非居民用增量氣存量氣價格并軌的角度實現全省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09元,要求各地同步下調銷售價格至少每立方米0.09元。馬光文表示,據初步測算,非居民用氣價格降價和擴大直供用氣降價金額超過11.6億元。
此次價格調整對于工業企業來說,將享受到哪些利好?對穩定全省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將產生怎樣的影響?華西都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政府機構負責人、能源領域專家、企業,詳解“價格措施11條”釋放的政策紅利。

價格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當資源要素價格發生變動時,將會引起一系列生產成本的變化,從而影響產品價格和企業利潤。
四川省能源協會秘書長馬光文表示,在工業經濟增速較高的情況下,資源要素價格傳導順利,不被人們關注,反之,工業經濟增速放緩后,資源要素價格容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014年,四川主網供區大工業平均到戶電價為0.6364元/千瓦時(含6.08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在華中、周邊各省市排名第8位,四川省國網平均銷售電價在全國南北兩大電網各省排位屬中等偏下。四川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直供價格)在全國29個已通氣省份中,排名第22位,處于較低水平。
“雖然四川電力價格和天然氣價格在全國各省均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但四川屬水電和天然氣資源大省,應進一步探索降低資源要素價格的途徑。”馬光文認為,出臺加強資源要素價格管理的具體舉措,符合當前形勢,符合四川省情,是四川省多管齊下降低電力、天然氣要素價格力度最大的一次。
四川是水電資源大省,水電也是工業經濟的一部分,在現有外送通道不足的情況下,靈活運用價格手段,通過擴大電力市場,減少我省豐水期水電棄水現象,從而達到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用電企業三方多贏的局面。
根據有關部門的測算,相關政策落實后,預計2015年可使全省工商業(主要是工業)降低電力、天然氣使用成本約61.5億元。
多管齊下直購電增至300億千瓦時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 一年節約電費2.5億元
“價格措施11條”提出,完善直購電政策,再增加直購電規模80億千瓦時,總量增至300億千瓦時,在推進電力交易和電力價格市場化的同時,將更多地降低直購電試點企業用電成本。
省發改委有關人士介紹,四川是全國開展直購電試點的最早省份。早在2000年就利用二灘水電站向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進行了直購電試點,每年25億千瓦時交易電量。針對此次政策調整,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趙中表示,“園區共有94戶企業。如果政策落實到位,今年全年將為園區企業節約電費2.5億元。”
對此,馬光文認為,通過進一步完善大用戶直購電,有利于打造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生存和壯大也為電網企業培養了可持續發展的客戶群,有利于四川省富余電量的消納。”
首次下調大工業用電價格預計全省大工業用電降價金額約10多億元
馬光文說,省政府下調燃煤機組上網電價,并決定將調價金額集中用于降低大工業到戶電價,每千瓦時降低2.01分,預計全省大工業用電降價金額10多億元。這是我省多年來按國家安排持續小幅提高大工業電價后的首次下調,將對穩定全省工業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成都市工商聯玻璃行業商會會長潘乾云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電價的下調對玻璃生產企業是有好處的,每年至少可以節約十幾萬成本。
落實留存電量價格政策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地方用電成本
四川“三州”實施留存電量價格政策,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我省實行的特殊電價扶持政策。“價格措施11條”中進一步強調落實留存電量價格政策,創新實施方式,用足用夠政策,支持重點企業、特色優勢企業、招商引資企業和“飛地工業園區”生產用電,促進當地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和民生用電保障。
此外,目前我省躉售電價結構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部分地方躉售供電地區的銷售電價偏高,導致這些地區用電成本過高,不利于這些地區招商引資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價格措施11條”在四川電網躉售電價表中增設110千伏電壓等級電價標準,每千瓦時在35千伏電壓等級電價標準基礎上降低0.015元。同時,有關方面還將進一步研究降低躉售電價中的工商業電價。這些措施陸續出臺,有利于降低地方電網的供電價格。
增加天然氣直供降低價格有望一年節省用氣成本11.6億元
此外,針對天然氣價格管理出臺了非居民用存量氣增量氣價格并軌、進一步擴大天然氣直供范圍、從嚴核定非居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等政策。馬光文說,天然氣銷售供應有直供和轉供兩種方式,由于多種原因,各地非居民用天然氣轉供價格水平不一,部分地區價格偏高。《通知》從實施非居民用增量氣存量氣價格并軌的角度實現全省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09元,要求各地同步下調銷售價格至少每立方米0.09元。馬光文表示,據初步測算,非居民用氣價格降價和擴大直供用氣降價金額超過1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