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歸結黑莓沒落的原因,媒體已經總結過很多,包括對全鍵盤的執著,對行業趨勢的判斷失誤,以及開發者生態系統構建等等。還有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因素,黑莓在中國市場的“無作為”。
沉寂許久的黑莓,終于又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1月31日,各大科技門戶的頭條集體被“黑莓”占據。原因是黑莓手機制造商RIM(ResearchinMotion)公司宣布了兩件事:一是正式推出了一再延期的BlackBerry10系統,并發布了兩款新手機。二是公司由RIM更名為BlackBerry(黑莓)。
在蘋果以及安卓的夾擊之下,黑莓處境日益艱難。有消息稱,2012年第四季度,黑莓已經被擠出市場前五名。即便黑莓最具優勢的政企客戶市場,也在逐步被競爭對手蠶食。歸結黑莓沒落的原因,媒體已經總結過很多,包括對全鍵盤的執著,對行業趨勢的判斷失誤,以及開發者生態系統構建等等。還有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因素,黑莓在中國市場的“無作為”。
一些零售渠道商朋友告訴我,他們從去年開始就停掉了跟黑莓的合作。因為產品太少,而且“買的人更少”。來自易觀國際的統計顯示,2012年黑莓在中國的單季度出貨量在1萬到2萬部之間徘徊,份額平均只有0.03%。定價過高,產品引入慢,服務資費貴,個人業務啟動太慢,這些都是黑莓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不見起色的原因。當然歸根結底,還是其總部對中國的不重視,根本就沒有研究清楚中國市場。
初進中國時,黑莓主打的依然是政企客戶市場。不過,在中國這部分人群的定位與歐美差異巨大。“中國老板們的習慣可不是成天盯著手機發郵件的。”有做零售的朋友評價說,這也是為什么像三星大觀那種上萬元的翻蓋商務機反而在中國更有市場的原因。
其實,黑莓在國內也是有很多“粉絲”群體的。但是,過高的行貨價格讓大部分擁泵們都選擇了水貨。而早期黑莓必須開通BES(即黑莓企業服務)才能享用特色的PushMail(郵件推送)功能,個人難以操作。2011年底,黑莓終于陸續在中國開通個人服務,但依然是過高的資費定價把大部分人擋在了門外。
不過此次發布,黑莓帶來了新的跡象。它終于推出全觸屏手機,雖然人們對此褒貶不一,但至少是一種變化。另外就是,被寄予厚望的BlackBerry10系統。手勢操作、更多的社交功能、內置語音助手等都是黑莓新系統的亮點。有消息稱黑莓可能會免費開放個人Pushmail服務。
如今,堅持自己操作系統的手機廠商已經不多。諾基亞放棄了塞班,轉投微軟WindowsPhone的懷抱。而其他大部分的廠商,都抱著谷歌Android的大腿混吃混喝。如果黑莓能憑借新系統在WP成氣候之前翻身,或許還能收復被蘋果和安卓搶去的部分領地。如果失敗,或許等待它的就真的是被收購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