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2年的白酒行業,震蕩、拐點、調整等關鍵詞躍然紙上。
從年初限制“三公消費”到下發“禁酒令”,依賴政務消費的高端白酒需求下滑,“塑化劑風波”使酒鬼酒等白酒企業陷入了食品安全危機,引發白酒板塊整體下挫,茅臺、五糧液的“限價令”使兩大一線品牌遭到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在持續波動中,2012年白酒行業增長總體趨于緩和,酒企和經銷商對白酒的信心指數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然而,在白酒“黃金十年”或將結束的議論中,一則來自汾酒集團的消息引起了本報記者的注意。在2012年汾酒集團經銷商年會上,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表示,到2015年汾酒榮獲巴拿馬甲等大獎章100周年之際,汾酒集團將實現銷售收入再翻一番,達到200億元,利稅突破60億元,利潤突破30億元。
“中國酒魂”時代到來
2009年,汾酒集團銷售收入只有30億元左右,破百億是該集團此前“十二五”規劃中設定的目標,而截至2012年11月6日,汾酒集團已實現銷售收入100.18億元,提前三年完成目標。汾酒一直走的是“親民路線”,這些顯然不足以支撐“百億汾酒”目標的提前實現。
在經銷商年會上,李秋喜曾提到,“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汾酒集團首先回答了‘什么是汾酒、怎么做汾酒’這兩個根本性命題?!倍谶@兩個命題,汾酒集團完成的無疑是對自我的文化定位。
“杏花村汾酒擁有6000年釀造史,1500年名酒史,在對汾酒文化深入挖掘的基礎上,我們用‘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進行概括,最后將其凝結為一個詞:中國酒魂。”李秋喜認為,中國酒魂是汾酒的文化定位,也是汾酒的品牌信仰,而完成了自我定位之后,汾酒未來的發展規劃、產品結構和營銷策略的調整也便有了切實的依據。
據汾酒集團副總經理、汾酒銷售公司總經理常建偉介紹,近年來,汾酒集團堅持以清香酒業為本,做大做強主業,努力建設名白酒基地和保健酒基地,構建白酒全產業鏈條,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的形勢調整產品路線,著力打造汾酒、竹葉青、杏花村三大品牌,使汾酒的產品結構趨于完善,品牌價值穩步提升。
在常建偉看來,“百億汾酒”實現的不僅是量的積累,也是質的變化:2009年以前,汾酒集團的主導產品一直是老白汾酒,如今,中高端青花汾酒已經成為汾酒集團的“全國糧票”,在省外市場銷售占比超過50%;三年以來,汾酒的品牌價值從42.8億元增長到73.3億元,成為中國白酒行業最具成長性的品牌;汾酒的主力消費人群正由中等收入群體向中高收入群體轉變,越來越多的社會精英成為汾酒的忠實消費者和傳播者。
謀劃全國布局
在經銷商年會上,李秋喜坦言,汾酒集團謀取百億跨越的三年,是真正以營銷為龍頭,舉全公司之力支持營銷工作的三年,也是營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三年。而對具體的營銷思路,常建偉告訴記者,汾酒集團在“中國酒魂”信仰的基礎上,提出了“信仰營銷”,其核心內容包括:共同的信念和責任,建立“核心圈”,以及實現合作共贏,在此基礎上,“百億汾酒”的營銷局面也呈現出明顯變化。
“2009年,汾酒沒有一個億元以上規模的省外市場,如今億元以上規模的省外市場達到了10個,省外市場對汾酒銷售的貢獻率,由2009年的26%上升到了2012年的41%;三年以來,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汾酒經銷商,從26家發展到136家,其中省外市場1000萬元以上的經銷商從8家發展到81家;而從事汾酒市場營銷的業務人員,2009年僅400人左右,如今已經超過2500人?!背=▊ケ硎荆磥砣?,汾酒集團將繼續以“信仰營銷”作為綱領,推動銷售收入快速健康增長,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比2012年增長60%以上。
李秋喜表示,隨著汾酒全國化進程的加速,未來三年汾酒集團將著力打造市場布局的新高地:以廣東和海南為核心的“珠三角”區域、以“江浙滬”為核心的“長三角”區域、以“陜甘新寧”為重點的大西北區域、以“黑吉遼”為重點的大東北區域,加上山西及環山西板塊,最終形成汾酒全國板塊化發展的“五星紅旗”布局。
“到‘十二五’末,汾酒集團的省外億元市場將達到22個,省內外銷售比例達到5∶5,而中高端產品將占到總體銷售規模的90%,向汾酒‘清香天下’的偉大夢想邁進。”李秋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