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3年電煤談判由2012年11月份陸續啟動,此中電煤雙方多簽署定量不定價合同。如今距離電煤合同匯總結束已有1個月有余,電煤價格結算問題走到前臺。
“電煤價格談判仍在進行當中,不僅是我們,甚至連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兩大煤企和五大電力的價格談判都沒有結束。”2月21日,山東能源集團一位中層人員告訴記者。
2013年電煤談判由2012年11月份陸續啟動,此中電煤雙方多簽署定量不定價合同。如今距離電煤合同匯總結束已有1個月有余,電煤價格結算問題走到前臺。
五大電力集團一位人士透露,山西一些大型煤礦集團開始節后訪問用戶,督促1月的煤款付款情況。“有部分是現貨款,煤礦要求以環渤海指數定價的基礎上稍有下浮,電企不同意;有部分是中長期合同和現貨相結合的款項,大家為是中長期的比例多一點、還是現貨的比例多一點在磨嘴皮。”
煤炭專家黃騰對此分析,目前電企并不缺煤,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已連降九周,煤炭進口仍處于高位,在電煤價格談判中電企仍處于優勢方。
價格爭議
2012年12月21日,2013年煤價并軌方案出爐,此后國家發改委將談判交給煤電企業雙方自行協商。
上述山東能源集團中層人士表示,山東省內兩大煤企在與電企的談判中,希望電煤價格較之2012年的重點合同煤價有20-30元/噸的上漲幅度,電企則想降8-10元/噸,兩者加減,最大差價達到40元/噸,數輪談判下來,還是舉步維艱。
有消息稱,目前除五大電力集團與煤炭企業未達成一致外,其他主要電企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作為基準簽訂合同價格,即中長期合同重點煤在現貨價基礎上減去10元/噸。2012年,重點合同煤價格比現貨價低約50元/噸。
五大電力集團沒有簽訂合約的原因,是大煤企要求漲價幅度較高。以神華集團、中煤集團為代表的煤企,最終確定的煤炭中長協價格較2012年重點合同煤上漲5%;五大電力集團則堅持訂購量大,要求價格與2012年相比不變。
“因為山東方面的中長期合同沒有談下來,所以我們這部分暫時沒有付款。”上述五大集團人士表示。
兗煤集團一位負責人則對記者透露,目前對五大電力的電廠仍在正常發貨中,價格方面按照2012年底現貨價的80%-90%付清,“但是暫時不開發票,而是要等到雙方最終確定中長期合同煤的價格”。
在2013年的電煤談判中,電企根據自身需求的不同,將現貨和中長期合同分成不同的比例,如有的電企是50:50,而有的電企則是30:70.
“當然這個比例是可變的。”前述五大電力集團人士說,如果是已談成的中長期合同煤價格,付款照著合同來;現在煤電雙方的爭議點在現貨價格方面,“煤企說按照環渤海價格下浮10元/噸成交,但是現在下浮10元/噸的煤炭在秦皇島比比皆是,所以我們對接受現貨興趣不大”。
市場判斷不同
數據顯示,1月我國進口煤炭3055萬噸,同比增長56.3%,遠超諸多分析人士預期。
黃騰解釋,1月份進口增速如此之快,除延續去年下半年的慣性外,還與電企的談判策略相關。“進口煤越多,則對國內煤炭的采購量愈少,由此逼迫煤企在價格上讓步。”
2012年中國累計進口煤炭2.9億噸,較之2011年增加1.076億噸,同比增長59%。
煤炭進口大增對我國煤炭內貿轉運產生一定抑制作用。2012年,全國鐵路煤炭發運22.6億噸,同比降0.5%。我國主要港口煤炭發運量6.2億噸,同比降5.4%。
黃騰判斷,鑒于2012年煤炭市場的低迷,澳大利亞等煤炭出口國均刻意控制了產能,但2013年沒法繼續控制,預計國際市場每個季度甚至會有1-2美元/噸的降價,動力煤進口在沿海煤市占據的消費比例更大,2013年中國煤炭的進口仍將創下新高。
前述兗礦集團人士則持不同意見,其認為隨著各地煤炭整合的結束,部分小煤礦事實上已退出生產。“4月份之后,隨著新年投資的開始釋放,對煤炭的需求量會更大,屆時煤價會有10-15元/噸左右的漲幅”。電企大舉外購煤炭,事實上已讓國際煤價開始升溫,煤企最終還得回歸到國內市場中來。
記者采訪的數個煤企人士認為,電煤價格談判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或會在今年3月底前達成協議。
“關鍵還得看神華、中煤和五大電力最終的談判結果,地方煤企和電企大多會以它們談成的價格作為參照交易。”上述山東能源集團人士稱。
前述五大電力集團人士則認為,雙方并不一定會要求最終會達成協議,“中長期合同煤和現貨的比例非固定不變,到時候大家可以按照每批貨物的價格即時結算”。
該人士解釋,山西2012年的煤炭產量是9.2億噸,較之年初的8.7億噸計劃量還多出5000萬噸,而這一增長還是在多次整頓下、聯合減產下完成的。全國“十一五”投資的產能在今明兩年釋放的幅度更大,此中以內蒙古和新疆的產能釋放為最,煤價仍有下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