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晚報》報道,近日,習慣了在網上買藥的用戶錯愕地發現,京東商城上的藥品集體消失了。
從藥監局敞開藥品網售的大門開始,國內幾大電商的杏林之路一直磕磕絆絆。在天貓醫藥館曾因政策原因下線的“前科”下,京東與九州通合資成立的網上藥房好藥師亦被傳或因觸規、股權結構等問題而生變。
“目前藥品的銷售、配送都仍正常,京東入口消失是技術升級問題,原因很復雜?!本胖萃ㄏ蛴浾呋貞Q,對于外界質疑的持股分歧“談崩”一說暫不回應,未來或出公告。而受訪業者坦言,在處方藥網上零售解禁前,所謂“電商最后一片藍?!钡尼t藥B2C仍將被低毛利所困擾。
難覓網上藥房入口
“每逢家里人有些小毛小病,我已習慣去網上買雙黃連口服液等非處方藥解決問題,配送也方便。 ”用戶錢小姐說,當她前天如往常般登陸京東商城時,發現所有藥品都找不到了。
按照國家藥監局的規定,京東并沒有資質直接銷售藥品。錢小姐等用戶所納悶的,其實是“好藥師”在京東商城入口的消失。2011年7月,京東向九州通下屬子公司北京好藥師大藥房增資,購得其49%股權,使后者搖身一變成為雙方合資公司,藉此解決了牌照問題。
作為雙方聯姻的結晶,好藥師的鏈接此番遭京東商城撤下,令業界對這種爹爹不疼的離奇狀況產生了諸多猜測。
記者了解到,其實早在去年11月,好藥師在京東首頁的鏈接已因不明原因消失過一次。對于外界的不解,京東商城昨郵件回應稱,這因網頁升級所導致,雙方合作依舊正常。
不過,用戶很快發現,好藥師的獨立網站依然正常運營,導致上述說法為業界所困惑。 “若是后臺升級,域名還能正常訪問,藥品還可以照常下單購買?如果用戶體驗完全未受影響,京東何必要撤鏈? ”一位IT人士質疑稱,這從邏輯上較難理解。
大家都在打擦邊球
“這的確是因為后臺系統升級,牽扯到很多技術原因,比較復雜。具體何時恢復,眼下也沒有確切的時間表。 ”九州通媒介經理蔡坤向記者表示。
但這一解釋和好藥師市場總監邵清的說法有所出入。后者此前曾向媒體表示,好藥師被撤出京東首頁是“藥監局的規定”。
對此,蔡坤表示并不知情。而邵清的手機,也一直處于無法接通的狀態。
業 內人士認為,藥監局介入的說法可能并非空穴來風。根據《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從事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醫藥企業必須通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 審查驗收并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而天貓、京東等電商需持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但僅能作為藥品信息發布平臺,不能直接銷售。
“但現狀是大家都在打擦邊球。 ”上述不愿具名的業者說,眼下不止一家網站直接在自家網站上將藥品作為商品展示出售,只不過在用戶點擊購買后,后續的支付、確認等環節會跳轉到藥房的網站。 “理論上這樣做沒有違規,但之前已傳過藥監局對此不滿,或因此動手整治。 ”
令不少人記憶猶新的是,2011年6月天貓醫藥館上線之初,在吸引了上海復美大藥房、北京金象大藥房等5家醫藥企業進駐的18天后,便因類似的牌照問題被主管部門叫停,事隔8個多月才重新上線。
好藥師股權爭奪戰
對于眼下的暫時“分手”,另一種主流猜測是,京東和九州通正暗中開展一場對好藥師控股權的爭奪。
在 越來越多的線下連鎖藥企選擇與電商聯手的大潮下,天貓醫藥館、京東好藥師、開心人、藥房網、金象網、百洋健康網等諸多網上藥店品牌已被用戶所熟知,多家醫 藥電商銷售也已突破5000萬元大關。在京東商城和九州通剛剛牽手的蜜月期,雙方都信心滿滿,對醫藥B2C市場的未來抱以很高期許。
好藥師CEO崔偉在當時的媒體溝通會上向記者預測,相比美國等發達國家網上藥店的銷售規模占整個醫藥流通流域的近30%,目前我國醫藥電子商務在整個醫藥零售中所占比例還不到1%,因而正是跑馬圈地的最佳時期。
但有業內人士透露稱,在兩個月之前,京東商城和九州通就公開表露出對對方的不滿。京東一開始把太多雞蛋放進合資公司籃子里,但效果不佳。目前,京東商城和九州通在好藥師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9%和51%,但京東希望將手中股權提高至51%,以掌握主導權。
根據崔偉此前的通報,目前好藥師的營業額已逼近億元,月均增長率達20%,即將達到一個約具150家門店的中型連鎖藥店的營業規模。
“其 實現在做醫藥電商很難盈利,因為只能賣非處方藥,而非處方藥大約只占整個中國藥品市場的20%。 ”電商觀察員魯振旺告訴記者,對于合資公司,京東商城除了導流量外還給了很多資源傾斜,比如把包括保健品、醫療器械、衛妝在內的一些類目也包給對方運營。 考慮到現實的轉化率,目前的成績并不令其滿意。
在低毛利的同時,京東商城過多的投入也使賬面并不那么好看。根據藥監局的規定,網上藥房必 須具備GSP認證的藥品配送體系,這直接將大批第三方物流擋在了門外。根據京東商城的規劃,好藥師將在北上廣等五個城市建設符合GSP標準的五大倉儲。在 京東原有配送體系之外單獨建設一個完全封閉的藥品配送鏈條,又是一筆巨大的投入。
“股權問題以公司正式公告和消息為準,目前沒有可以披露的信息。 ”對于這一敏感問題,京東商城和九州通雙雙給出了委婉的回應。
醫藥電商路還很長
醫藥曾被視為電商的最后一片藍海,但遠航而來的開拓者們很快發現,他們在掘金的過程中不得不戴著鐐銬跳舞。
首先是政策的限制。受限于醫藥的特殊性和國家政策的空白,中國的醫藥電商直到2005年才初試啼聲,牌照開始陸續發放。 2012年,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明確表示,“發展醫藥流通工作不能忽視與電子商務相結合”,從而讓不少業者看到了曙光。
但現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在去年底的醫藥電商年會上,中國網上藥店理事會徐軍坦言,網上藥房不能刷醫??ê弯N售處方藥,導致大量潛在客戶流失,這無疑是電商的心頭之恨。
“占藥品市場7成以上的處方藥市場,嚴禁網上銷售。而OTC(非處方藥)約一半是醫院銷售,很難切換到網上。剩下一半中又有超過一半是老年用藥。剩下的一小半年輕人OTC用藥市場,都是單價極低的標品,越賣越虧。 ”魯振旺認為,這可以概括當下醫藥B2C的現狀。
網售處方藥的口子何時能開?出于種種原因,很多業者認為短期內難有希望。
“中 國的醫藥市場很特殊。藥品監管是藥監局,醫院用藥是衛生部管,零售藥房是商務部管。這兩年在推網上藥房的都是商務部領導,意圖通過各種模式跟衛生部爭奪管 理利益。 ”魯振旺透露,此前他曾應商務部要求提交網上藥房發展建議,其中就包括處方權、醫保權,后因部委間利益博弈而無疾而終。
80后青年消費群體的崛起,也曾讓不少電商在入局前樂觀地預估了市場接受度。原開心人網上藥店總經理史文祿曾公開表示,在過去一兩年中,網上購藥者的關注點已從經營資質逐漸轉至物流、價格等用戶體驗問題,表明消費者對于網上藥店的信任度正逐步提高。
“但在一二線城市,購藥的主要人群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和網購用戶的重合率很低,這是短期內難以改變的問題。 ”互聯網分析師蘇哲告訴記者,這也是不少醫藥B2C將目光轉向保健食品、計生用品等“副業”的主要原因。
有行業觀察者指出,在物流和運營成本高企的情況下,由于醫藥品類單價較低,預計越來越多商家會逐步退出藥品陣地,轉化為普通醫療器械、保健食品電商。經歷兩到三年的洗牌后,行業或只余兩到三家大型綜合類醫藥B2C網站。
但堅守者們仍在等候迎接曙光,并激烈回應著外界的唱衰。
“藥 店難道就賣藥嗎?現在絕大部分藥店已涵蓋藥品、保健品、計生、器械以及藥妝五大品類。圍繞大健康的概念,多品類經營不是更符合互聯網的發展要求嗎? ”邵清稱,在其去年整個醫藥B2C行業16億元的銷售額中,只有四分之一是藥品;而嚴格的監管,反而是另一種資源。他在質疑聲中堅信,“醫藥電商才是即將 登基的電商王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