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阿里巴巴“大金融”戰略浮出水面,支付寶女掌門人彭蕾的角色也作出調整。
根據已披露的規劃,阿里金融板塊將包括支付、小額貸款、擔保和保險四塊業務。原支付寶的共享平臺事業群、國內事業群、國際業務事業群將與現有的阿里金融業務事業群合并成為阿里大金融。彭蕾不再擔任支付寶CEO職務,而是負責上述4個事業群組成的整個金融業務。
有分析人士認為,支付寶業務此次調整并與阿里金融打通,正是實現阿里集團金融戰略的重要一步;而彭蕾辭任支付寶CEO統管金融業務,或是為其在5月接班馬云擔任阿里CEO鋪路。
回購案“加分”
從剛剛閉幕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年會,到2月25日阿里的金融團隊年會上,“革命”已成為馬云近期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他在阿里金融團隊年會上說,“今天阿里做的金融業務不是改革,而是一場革命,一場金融的革命”。
彭蕾將承擔起這場“革命”的實際掌舵者。繼阿里分拆成25個事業部后,阿里金融的調整序幕由拆分支付寶開始:原支付寶旗下的技術、客服、資金結算、安全、財務等業務規劃組成共享平臺事業群;商戶、B2C、無線、航旅及農村組成國內事業群;線下、跨境業務組成國際業務事業群;而原有的阿里金融變成金融事業群。
上述業務群構成了阿里最新的金融業務板塊,業務范圍更是涵蓋支付、小貸、擔保以及保險業務。
由彭蕾執掌阿里金融,阿里內部人士認為“水到渠成”,“拋開支付寶的業績不談,彭蕾不僅是馬云戰略決策最堅決的執行者,也是阿里巴巴文化建設的操刀手及維護者。”
1999年加盟阿里的彭蕾,是阿里巴巴集團“十八羅漢”(18位創始人)之一,并首次擔任阿里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CPO)。直到2010年,阿里為了全面配合大淘寶戰略的實施,調整了支付寶公司領導團隊,彭蕾首次出任支付寶CEO,并臨時兼任集團CPO。此后,集團CFO轉由原B2B公司人事資深副總裁鄧康明兼任。
但在“衛哲事件”后,鄧康明引咎辭去集團CPO,降級另用。2011年初,彭蕾再次兼任阿里集團CPO。馬云試圖增加員工對這家公司企業文化的認同度;而彭蕾的臨危受命,足見其是馬云培養的“股肱之臣”。
在另一個事件中,彭蕾及支付寶團隊的身影則屢次出現。2012年9月,阿里集團完成了雅虎76億美元的股份回購,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10億美元的銀行貸款,也成為阿里最大的融資支持方;阿里更是借機引入了國開金融和中投公司。
“引入兩者的意義,不僅是簡單的資金相助,更為后續金融政策的支持埋下伏筆。”上述人士透露,時任支付寶CEO的彭蕾對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和股權回購項目的融資合作功不可沒,這也是彭蕾執掌阿里金融的最大“加分項”。
“鯰魚”求生
從交易平臺到支付平臺,再到金融平臺,馬云一直夢想著構建起一個網絡金融帝國。就在2012年的網商大會上,馬云宣布:阿里巴巴將重塑平臺、金融、數據三大業務。
作為阿里金融的一個重要支點,成立8年之后,支付寶以48.6%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三方支付市場的首位;2012年5月,支付寶獲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
另一方面,作為現代金融業發展的基礎,目前國內只有央行擁有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而阿里巴巴這一民營企業,卻利用淘寶這個交易平臺,構建起自己的誠信數據。具體而言,支付寶交易每一筆都記錄客戶信用,去年突破萬億的交易額可以想象積累的巨大數據庫,阿里最初的金融嘗試――阿里小貸的客戶信用評級就由數據庫而來。
在大平臺的基礎上,阿里金融終于浮出水面。“阿里的金融業務要回歸金融本質,即金融是為了解決貿易和生活過程中的問題?!卑凑振R云的說法:“我們不是要推翻傳統機構,而是要搖一搖,讓他們的樓更堅固。”
彭蕾的挑戰在于如何讓阿里金融發揮“鯰魚效應”,并保證“鯰魚”生存得很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金融行業一直是受到嚴格監管的,阿里金融的互聯網經營模式無疑會對現有政策提出挑戰;想要超越銀行、支撐金融體系重建很難”。換言之,阿里金融還是缺少諸如銀行牌照等外在條件;而作為一般的工商企業,其所承擔的營業稅及附加稅、企業所得等,遠高于一般的金融機構,這無疑會限制其長期發展。
此外,依托于互聯網平臺的網絡信用數據,已經成為阿里金融的核心競爭力;但這項優勢也有瓶頸。有業內人士認為,平臺是阿里金融的核心競爭力,一旦脫離這個平臺,優勢也將不復存在;另一方面,阿里也面臨其他電商平臺的競爭,京東、蘇寧易購等同樣殺入互聯網金融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