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型藥企的進入,以往諸侯混戰的醫藥流通領域,正在拉開一場行業整合的序幕。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各地醫院與藥品配送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的消息頻頻出現,且這些藥品配送企業背后,均有大型醫藥集團的身影浮現。而面對大藥企強大的競爭實力,以往固守本地的小型藥品配送企業,身上的壓力愈發增大。
“影響不小。”3月1日,山東燕喜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志剛對導報記者說,其公司下屬威海天福醫藥批發有限公司從事藥品批發業務,當地醫院正是其一大客戶,“對于地方醫藥配送企業來說,醫院資源非常有限,有一家被搶走,就意味著一大塊市場被吃掉。”
“根據醫藥流通業‘十二五’規劃,行業整合是大趨勢。”5日,某券商醫藥生物行業分析師羅鐘祥向導報記者表示,上述現象并不少見,今后會有更多有競爭實力的大型藥品配送公司出現,部分零散醫藥流通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結局。
不過 ,于志剛等地方流通藥企的管理者也向導報記者表示,目前在藥品配送領域的爭奪中,更多的是政府主導而非市場競爭,如何能令這些中小企業輸得心服口服,也是醫藥流通領域改革推進的一大關注點。
神秘“陽光配送”
1日,威海市上空藍天白云,但是當地的藥品配送市場卻是戰火彌漫。就在數天前,海王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威海海王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威海海王”)于2月7日與威海市文登中心醫院簽訂了“藥品陽光集中配送協議”,成為該醫院主要配送商,初期藥品配送比例就達到該院使用量的80%,預計2013年將為公司帶來銷售收入9600萬元左右。
“在和文登中心醫院簽訂協議之前,我們已經是威海市人民醫院的配送商。”1日,威海海王工作人員王桂華向導報記者表示,其公司業務量在威海正不斷增加。不過由于其負責人正在外地開會,該公司未能詳細解釋“陽光配送”業務推廣細節。而作為海王生物在山東的另一家醫藥流通體系核心企業,山東海王銀河醫藥有限公司的市場運營部經理楊偉錫,當天也以上市公司內部信息不便公開為由,婉拒了導報記者的采訪。
導報記者注意到,海王生物曾在過往公告中對“陽光集中配送”有過描述 ,將其定義為一個市或一個地區為單位 ,在完全遵循國家相關藥品管理制度、價格和醫院用藥選擇權前提下,由一家綜合實力最優的藥品配送企業完成各醫療機構主體用藥的集中配送工作。
“就是把以前很多人干的活交給一個人負責。”羅鐘祥對導報記者說道,以往醫藥流通行業極度分散,一家醫院的藥品由多家批發商供給 ,增加了流通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在2009年新醫改啟動后,這種選擇配送企業統一配送的方式受到政策鼓勵 ,而海王生物等在流通領域已有探索的企業,敏感把握住機會,迅速拓展了業務。
導報記者注意到,“陽光配送”推出3年以來,海王生物的藥品配送業務增速可謂驚人,其中最早推行“陽光配送”模式的棗莊子公司,2010-2012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達到4.3億元、6.5億元、4億元,增幅超過四成。
大魚小魚之爭
“棗莊是我們在山東做得最好的地區,不過其他地區的業務增長也很快。”婉拒導報記者正式采訪的楊偉錫在閑聊中透露,“陽光配送”業務在山東多地已經展開,除棗莊、濰坊、威海等地均已布局以外,菏澤等地也在推進之中。
當然,海王生物在醫藥流通領域“跑馬圈地”的現象,并非僅出現在山東。導報記者注意到,除了在威海,近期海王生物的“陽光配送”業務還在黑龍江佳木斯、吉林遼源、湖北安陸等地不斷擴充,表現頗為搶眼。
而且,在醫藥流通領域這一市場,也不是海王生物一家獨大。導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多家大型醫藥集團也早已看好醫藥流通這塊“蛋糕”,近幾年來,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整合地方資源,迅速擴大自己的地盤。以山東為例,僅在2010年就有上海醫藥集團、華潤集團旗下的北京醫藥、中國醫藥集團旗下的國藥控股三大公司入魯 ,開始布局藥品配送領域。此外,南京醫藥等上市藥企近期也紛紛發布公告稱,將精力投向醫藥物流領域。這些均成為海王生物“陽光配送”的有力競爭者。“大企業競爭的格局會日漸顯現,小企業生存空間會愈發窄小。”羅鐘祥向導報記者表示。于志剛也認為,隨著幾大醫藥集團瓜分市場,中小藥品配送企業的日子愈發難過。
不可能一家獨大
雖然自己的市場已經在不斷減小,但在于志剛等人看來,這場競爭并不公平。
“多數都是與政府簽訂的合作協議,并非正常的市場競爭。”于志剛表示,在配送價格等方面,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差別并不大,小企業更多的是輸在政府調控中。
導報記者隨后以此詢問文登中心醫院 ,但該醫院負責人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了采訪。不過,導報記者注意到,隨著海王生物這種大藥企參與配送領域競爭的出現,一些企業的競爭模式確實引來了不少爭議。如2010年正是因為在山東濰坊等地推進“陽光配送”項目,海王生物曾受到山東近百家醫藥商業企業的聯名“上書”抵制,被指涉嫌以承諾在當地投資的方式換取當地政府支持,壟斷藥品配送渠道。“他們現在的藥品配送業務直接與政府和醫院對接,別的公司根本無從插手,這一點不得不說是海王的撒手锏。”濰坊當地一家藥企的負責人不無感嘆地對導報記者評價海王藥業的發展模式。在這些小企業看來 ,能否獲得公平的競爭機會尤為重要。“這需要讓競爭變得更為透明。”羅鐘祥對導報記者說,實際上這是政府在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規劃中一直強調的事情,也是行業整合進入深化期的需求。他同時表示,從河南南陽、吉林遼源、黑龍江佳木斯等地醫療機構的用藥招標過程中可以看到,企業均通過競標等環節競爭,且不乏強力競爭者出現,海王生物不可能一家獨大。“值得關注的是,具備資金實力等硬件的大集團進入市場后,競爭門檻在不斷提高,小企業本身的條件也要不斷提高,壓力自然越來越大。而且散、小、亂的競爭模式,會導致企業效益低、管理落后等問題出現。”羅鐘祥認為,“在考慮整個行業發展的基礎上,這種推進大企業、淘汰小企業的趨勢,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