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淘寶與蘇寧展開了第一次公關交手,其實這次交手蘇寧被媒體坑了,淘寶被媒體耍了,雙方此前曾一直保持的不能說的默契也將在這次事件之后變成 全面對抗。不過按照蘇寧的發展規劃,遲早是要與淘寶面對面、硬碰硬,只不過這次的激烈交鋒對雙方來講都有些突然。雙方第一回合的公關戰需點到即止,雙發都 存在軟肋,如果再繼續糾纏下去只會照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鷸蚌相爭,漁翁們得力。
媒體輿論給蘇寧扣了頂帽子 給淘寶挖了個坑
此次雙發的碰撞,糾結緣由頗為復雜,歸根結底雙發是主要競爭對手,存在碰撞的必然矛盾。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兩會期間的提案被媒體斷章取義之后, 在輿論的漩渦下被不斷放大。漸漸的輿論給蘇寧被扣上了公報私仇、假公濟私,通過政治目的打壓競爭對手的帽子,而這頂帽子讓蘇寧很難受。
關于向C2C網店的征稅提案被輿論認為是蘇寧在暗指淘寶,試圖通過政治手段打壓競爭對手,所以目前輿論會出現一邊倒的導向也不足為奇。因為張近 東的身份特殊,既是蘇寧的董事長,又擁有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等身份,所以關于C2C網店征稅的提案頗為敏感,如果換做一 個與淘寶無競爭關系的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的人來提案向C2C網店征稅,可能現在的輿論景象又是另一種情況。
但反過來看,作為蘇寧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關于規劃電商征稅的提案不是張近東提又有誰提出來會有此次分量呢?關于C2C網店征稅的問題,電商 界已經爭論很久了,馬云也在不同場合提出過C2C網店征稅的問題,整個阿里、整個電商界都深知對C2C網店征稅對淘寶來講意味著什么,向C2C賣家征稅是 必然的,只是對于淘寶來講,現在時機還不成熟,天貓還沒強大到不需要淘寶就能持續高速發展的階段,對于淘寶來講征稅這一時刻來的越晚越好。
同樣,媒體不僅給蘇寧扣了頂帽子,還給淘寶挖了坑,媒體只挑張近東那些有爭議、有挑釁意味的提案內容和發言內容來寫新聞報道,這些內容被無限放 大產生激烈爭論。之后淘寶成了眾矢之的,大家都看著淘寶,等著淘寶的反應,淘寶面臨不得不反應的尷尬境地,最后只能順應輿論的意思以“稅收”的名義向蘇寧 發難。而今天,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在微博上發布了張近東關于網店征稅提案的全部內容,其實提案內容只有一條提到了關于征稅問題,剩下的是對如何規范電商行 業提出的建議。而目前淘寶最大的軟肋就是繳稅問題,媒體把這一點放大,暗指蘇寧有意挑釁,挖了個坑讓淘寶跳了進去。
去年一年,蘇寧快速發展,但淘寶也從未曾與蘇寧發生過矛盾,反而雙方還是很有默契的共同激戰京東。雖然蘇寧與淘寶不能成為朋友,但是也不至于把矛盾激化成為你死我活的敵人。
C2C網店征稅的政治陰謀論對淘寶基本無效
關于張近東的《盡快將電子商務發展納入現有法制軌道》的提案,有些人認為是蘇寧借政治手段打壓淘寶,其實我想問這是在低估淘寶的政府關系,還是 在高估蘇寧的政治力量?張近東這個政協委員當的挺郁悶的,總有人拿他的政治身份說事,總有些關于蘇寧政治陰謀論的說法。其實要說到背景關系上,淘寶可是一 點都不差的,先不說杭州政府對淘寶的重視,現在就連國家各部委也都非常重視淘寶,溫總理還親自點名馬云進朝面圣。其實政治陰謀論對于淘寶來講只是小兒科, 他們也不會在這方面做文章。
張近東、馬云都明白,一個政協提案短時間內也不會對淘寶造成直接沖擊,張近東只是做他作為政協該做的事,淘寶的回應也是“禮尚往來”的回復,現在雙方還沒到完全傷了和氣的地步,雙方第一回合交手到這里需要點到即止了。
淘蘇相爭 京東得力 何必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淘寶有很多軟肋、蘇寧也有一些弱點,若果雙方都不退一步,而是繼續計較就要傷了和氣。淘寶在國內互聯網公關界已是公認的最強,蘇寧22年的零售 發展在輿論公關上也歷經風雨過,如果雙方非要在輿論戰上不停手,最后只能鬧成撕破臉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兩敗俱傷的局面。淘寶已在輿論上占據上風,若再咄 咄逼人就很容易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淘寶與蘇寧直面競爭最大的受益者則是京東、易訊、國美等電商企業,淘寶與蘇寧相互攻擊的越兇,京東、易訊、國美越是高興, 你們雙方互相揭短,短兵相接,最后不管誰贏誰輸,雙方的實力都將減弱,這個時候也是這幾家電商趁勢而上的大好時機?,F在還不是淘寶與蘇寧兩雄相爭的最好時 期,雙方都需冷靜處理。
結語:真激戰,非炒作
此次,雙方是真激戰,并非蓄意炒作。如果要是蓄意炒作,蘇寧也不會再如此被動的情況下與淘寶爭論不休,而淘寶也不會連發《@那位代表:親,你為 自己代言,我為我們代言!》、《懇請告之及友情提示:@那個代表 + @那個步步高》打擊蘇寧。淘寶在發出《懇請告之及友情提示:@那個代表 + @那個步步高》這條微博的時候,就顯得咄咄逼人了,淘寶公關也不是不可破的,不知蘇寧何時回被淘寶徹底激怒,若雙方要如此消耗下去,今年的電商大戲可真有 的看了。
其實雙方有必要爭論下去么?淘寶2020年的目標是10萬億,蘇寧要實現1萬億,其中蘇寧易購完成3500億。阿里的平臺生態系統,與蘇寧線上線下融合都是頗具代表性的兩種電商模式,雙方本可以共存,而如今非要你死我活。電商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