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價138元”這是某品牌移動電源的淘寶價,而實體店的市場價為373元。
同樣一款商品,電商門店比實體店便宜超過50%,形成如此巨大的差價,很大部分原因源自電商門店不交稅。一旦網店開始征稅,網店是否因運營成本增加而變相漲價?
雖然“狼”還沒有來,但“網店征稅”再次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議話題。業內普遍回應,征稅沒有錯,但時間不對。
淘寶網回應:94%賣家不受征稅影響
日前,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提案稱因90%的C2C網店實際上是企業在運營,所以要對此征稅。無獨有偶,全國人大代表王填呼吁加強網絡購物監管,依法對網店征稅。而對“小本經營”的網店,則予稅收減免。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店征稅再次成為兩會熱議話題的同時,也招來互聯網業界人士、網店主和消費者的集體“聲討”。“你為自己代言,我為我們代言!”5日,淘寶率先回應張近東網店征稅提案,“我們不反對電商征稅,但我們反對在今天這個時期征稅。”
阿里巴巴集團表示,目前94%的淘寶賣家營業額在24萬人民幣以下,大多數不在能征稅的范圍內,而一些發展較好的商家,在線下已經在繳稅了。換 言之,淘寶700萬賣家,658萬賣家不在影響范圍之內。同時,阿里巴巴表示,對個人網店強行征稅獲得的收益并不大,但征稅成本卻很高,還會打擊微型經 濟、草根經濟的積極性。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1.3萬億,在社會消費品總零售額的占比已達到6.2%。雖然網店一年的交易額突破1 萬億,但大部分網商利潤很低,對這個群體“網開一面”也無可厚非。然而,任何商業交易產生盈利都應該納稅,網上開店亦如此。昨日,某網站發起《代表呼吁立 法向網店征稅,你怎么看?》的投票,截至當日下午18時,55%的網友認為,“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消費者買單”。
網店店主陳女士提出自己的擔憂,“像我這種小店面,營業額屈指可數,如果征稅,未免有點趕盡殺絕的意思;如果只對大型網店征稅,貌似有失公平。我個人建議,不應當對網店征稅,畢竟最后的稅費都需要普通消費者掏腰包”。
網友“至善的老千”認為,依法納稅,人人平等。“如果出于對微利企業的扶持,可以出臺優惠或減免政策。”
業界觀點:幾年內不應考慮征稅
此次張近東提出“90%的C2C網店實際上是企業在運營,大量的交易游離于現有法律監管之外”,這種現象是否存在?深圳觸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 始人龔文祥表示,不排除有逃稅漏稅的現象存在,但僅限于個別大賣家,比例不會太高。淘寶上的中小賣家,在線下也能享受扶持政策,龔文祥認為,因此網店征稅 不能“一刀切”,很大部分中小賣家仍需要政策扶持,針對交易額達千萬級別的賣家,可以考慮征稅問題。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煒光認為,國內對小網店主“嗷嗷待哺”,好不容易自行解決了就業問題,至少在可見的幾年內不應考慮征稅問題。“互聯 網經濟只是起步階段,未來的發展前景及對社會的影響無法想象。未來企業競爭力一定是國家競爭力的一部分。這種時候,國家應該對新生事物持寬容態度,允許野 蠻生長。”
中國社科院財貿院副院長荊林波也認為,在制定相關稅收政策的時候,應該以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為要,采取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尤其對以中小創業者為主的C2C賣家,還應鼓勵其發展,促進就業和內需市場的擴張。
倘若現階段不宜對網店征稅,那什么時候時機成熟?龔文祥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適宜中國電子商務生存發展的策略應該是“先放后 收”,目前還處于市場培育時期,對小規模的網店要持鼓勵扶持。“中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在社會消費品總零售額的占比還不足10%。當這一比例達到20%時, 說明這一產業走向成熟,屆時對網店推行征稅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