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兩會上,關于PM2.5的治理問題無疑是委員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今年大家都在討論霧霾問題,這實際上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國經濟對能源的消耗量過大。”3月5日下午,在政協經濟界第35組的小組討論會上,中石油總經理周吉平發言稱,發達國家也曾出現過PM2.5的問題,但英國通過各種綜合治理措施尤其是氣代煤工程,實現了天然氣在本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由0.4%提高到33%,而日本則是通過這一工程實現了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占比由1%提高到20%。
“我建議首先應該加大國內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大規模提高天然氣的產量,其次加強天然氣資源的引進,尤其是中亞地區和俄羅斯的天然氣資源。”周吉平說。
在兩會上做此番發言,周吉平顯然是有備而來。根據中石油的計劃,未來10年,天然氣的產量可能將占到整個中石油集團油氣當量的50%左右。而其海外擴張的目標則是,在未來10年內,計劃投資600億美元,將海外石油和天然氣年產量提高至2億噸。
對于中石油來說,天然氣戰略的地位正在日益加重,然而,由于天然氣價改方案遲遲未能出臺,中石油在進口天然氣上正承受著巨大的虧損。如何說服國家盡快實施天然氣價格改革,無疑是其當家人最為關心的重點。
海外收購加速
彭博社消息稱,目前中石油正在和意大利能源巨頭埃尼集團進行談判,收購后者在莫桑比克一個價值40億美元天然氣項目的20%權益。
根據莫桑比克官方的數據,該國外海的天然氣田儲量可以滿足兩年以上的全球消費量。埃尼集團和阿納達科石油公司是在莫桑比克有領先地位的石油企業,兩家公司在去年達成協議建立全球第二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預計在2018年開始向海外供應燃料。
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中石油已經連續數次大手筆收購海外天然氣項目。
2012年12月12日,中石油宣布以1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8億)現金購買必和必拓位于西澳大利亞海上布勞斯(Browse)液化天然氣項目20%的權益和東布勞斯8.33%的權益,創下近兩年來在澳大利亞的最大筆投資。這是中石油首次進軍澳洲西北大陸架海上天然氣合作領域。
而僅一周之后,又以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億元)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在阿爾伯塔省的一處頁巖氣礦49.9%非控股權益。
今年2月24日,中石油又宣布從美國康菲石油公司手中購得西澳大利亞的波塞冬(Poseidon)項目20%權益以及陸上凱寧(Canning)盆地頁巖氣項目29%權益。
“未來2-3年內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會逐步實現,而且目前國內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因此石油公司會加碼海外天然氣在情理之中。”一位分析人士稱。
中俄天然氣突破
除海外收購之外,近期中國天然氣供應最有可能出現的重大突破便是來自中俄天然氣管道。
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中方就天然氣供應而進行的談判已經進行數年,但由于雙方對于定價等問題存在的分歧,談判一直進展緩慢。
“中石油與俄羅斯圍繞天然氣供應問題的談判仍在繼續。”3月5日,中石油股份公司董事長蔣潔敏在兩會間隙表示。
2月25日,國務院副總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中方主席王岐山在北京與俄羅斯副總理、俄方主席德沃爾科維奇進行了會談。
據相關人士透露,此次會談雙方達成了較多一致,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在天然氣方面的突破性進展。兩國政府將支持企業進行中俄東部管道供氣談判,這一管道對中國的供氣量確定為每年380億立方米,同時對東線LNG項目和西線供氣合作繼續研究論證。按照2006年的東西兩線天然氣管道建設方案,西線管道將運送西西伯利亞開采的天然氣,進入中國新疆;東線管道經俄遠東地區輸送到中國東北地區。這兩條管道總輸氣量為每年680億立方米,現在中俄確認東線供氣380億立方米,意味著西線將留有300億立方米的空間。
中俄此前在天然氣出口方面無法達成一致的主要分歧點在于價格難以確定,但隨著國內天然氣價改的路徑逐步明確,對于進口天然氣價格的承受力正在提升。
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高層也在近期表示,其與中石油已基本達成一致,雙方將展開積極的談判,爭取今年年底前簽署協議,為中國提供每年至少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