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過程中的大量消費糾紛,已成為今年“3?15”期間消費者投訴的熱點。
一方面,“假貨”是消費者在網購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煩惱,但往往因為價格便宜,而且商家信誓旦旦保證是真貨,不少消費者因此被騙。另一方面,各種引誘消費者打款的騙局五花八門,消費者一不留神就會上當。
記者采訪了淘寶網等網站,建議消費者掌握近期網購各個環節常見的幾種網購騙局及防騙技巧。同時提醒消費者,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購物習慣,在購買過程中盡量按照網站的交易流程,保護好自己的賬號信息,保管好他人的信息資料。
此外,對陌生人發送的鏈接加以防范,購買商品后隨時關注貨物的物流信息等等,網購防騙其實很輕松。
網購騙局五花八門慎付款
1
超低價貨沒收到 款已支付
上個月鄭女士在淘寶上挑選商品,買了一件7元的小西裝外套。1個多星期后,貨沒收到,但賣家因涉嫌詐騙已被凍結。因為過了最晚的確認付款時間,系統默認收到貨物將錢款支付出去。在網站客服的幫助下,鄭女士最終追回了錢款。
防騙技巧:選擇價格最低、的商品往往是網購人群的統一目標。
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要謹慎對待低價商品,選擇支持消費者保障服務的寶貝,一定要注意交易的超時打款時間,如果交易打款時間較短,可以聯系賣家延長時間。
2
二、 維權期過才發現買到假貨
何小姐在網上買了一款面膜,沒有過多鑒別就給了賣家好評。直到一個月后,拿出來用才發現膏體和氣味都不對, 鄭女士意識到自己買到了假貨,但又已過了維權期。
防騙技巧: 還是有機會維權的。比如淘寶網,可以在該網站幫助中心留言,留言中請提供相關會員名、訂單編號、事由等信息,并需要提供有效憑證。留言成功后,客服會在48小時內核實確認具體情況。
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購物前對商品的基本屬性要有基本的了解,對有疑問的商品最好不要買。
3
三、 釣魚網站模仿支付公司發提現失敗郵件
周先生每周都定點將支付寶上的錢轉到銀行卡上,而這次突然收到一封郵件,提醒提現失敗,并附帶文字與鏈接內容。周先生想也沒多想就點了鏈接輸入了賬戶與密碼進行登錄,然后重復操作了一次提現步驟。第二天卻發現卡里的錢沒了。
防騙技巧:騙子惡意模仿第三方支付公司提醒付款郵件信息內容。
專業人士提醒:支付寶、淘寶、京東等網站發送的郵件中,發件人地址一定以alipay.com等該公司官方域名為結尾。
4
四、 賣家發的鏈接竟是釣魚網站
“是李小姐嗎,你要的那件貨只剩樣品了,你看要不換別款或給你優惠些,上線來我發你鏈接再挑挑如何?”李小姐上線后點擊了賣家發的鏈接。沒多久,她的賬戶就無法登錄該網站了,提示密碼不正確。
防騙技巧:不做任何的信息復查確認,騙子正是利用這點得手。
專業人士提醒:堅決不要從他人提供的網址鏈接進入。當不確定對方發送的付款網頁是否安全時,先在登錄框內連續多次輸入錯誤的用戶名和密碼,如果還可以登錄成功,說明該網站可能套取你的密碼。
5
見面交易后發現貨品無法使用
陳先生看到網上有人轉讓電信IP電話卡,就和對方聯系上了。雙方見面交易,見面后對方說沒有實物卡,只有卡號和密碼。陳先生用手機打電話查詢余額,確實查到。回家后,這串卡號和密碼就無法使用了。
專業人士提醒:如果貨款打入支付寶賬戶,而不是直接給到賣家,貨物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或未收到,不至于財貨兩空。而對于賣家來說,如果是線下見面交易,最好讓買家的身份證和貨物在一起拍張照片。
團購“先付款后消費”問題多
1
商家夸大宣傳隱瞞關鍵信息
這一類型在餐飲、美容、保健商品中較為常見,一些商家為了提高對用戶的吸引,對商品圖片進行較為夸張的處理,同時對于關鍵的信息未予披露(如食物的具體分量等),當消費者實際進行消費時才發現網上的信息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甚至難以接受。
如廣州的吳先生在某網站團購的某店號稱215元的團購餐,頁面上稱2~3人食用,可一端上來就傻眼了,每樣都是拼盤而且分量少得可憐,連2個人都吃不飽。
建議:要對于在日常的消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進行核實,如果商品中并未直接說明可以與對方聯系待得到確切的答復之后再下訂單。
2
原價虛高再制造打折假象
這一類型常見于團購網站推出的各個商品,一些不負責任的團購網站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刻意虛高其原價,制造打折幅度很大的假象迷惑消費者。
如,原本售賣100元的商品,人為將其原價提高至300元然后再以打3折的名義依然以100元的價格進行出售,從而以折扣欺詐的行為欺瞞用戶。
建議:對于原價虛高的情況,消費者在購買前可以先進行多個網站比價,然后再根據其他網站的售價情況再決定是否購買。
3
小網站低價吸金后“人間蒸發”
一些不法分子通過較低的成本制作一個團購網站然后再以極低的價格掛賣對消費者非常有吸引力的商品,從而騙取用戶的錢財。當消費者付錢之后此類網站會在短時間內消失,用戶一般很難追回損失。
如2011年某團購網站突然“蒸發”,網頁空白,客服和公司電話無人接聽,客戶預存在該網站的錢款也無法取出。
建議:消費者盡量選擇行業知名度較好的網站,這樣才能既購買到優惠的商品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對于陌生的團購網站即使要選擇購物,需要清楚地校驗網站的真實性,可以通過查看其工商執照、ICP備案等信息進行核實。
4
低價出售假冒或問題商品
一些不負責的團購網站為了吸引消費者參團,對于商品本身的品質不管不問一味追求低價格。將存在較多質量問題甚至是假冒的商品出售給消費者,用戶收到后悔之晚矣。如郝先生在某團購網站上看到自己鐘愛的品牌有較大的讓利,當天團購了一雙旅行鞋,后經品牌商鑒定為假貨。
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需要合理評估商品的價格,如果出現價格過低的情況務必引起警惕,同時需保留好購物的憑證以便進行有效的維權。
5
過期未消費網站拒退款
很多消費者購買過后常常會忘記消費,部分團購網站不支持退款,從而導致消費者遭遇到財物兩空的境況。如趙先生在某網站團購的養生按摩套餐,由于工作繁忙 未及時使用導致過期。當要求退款時,卻被告知該款產品并不支持“過期退款”,因此無法退款。過期后,既不能消費又不能退款。
建議:消費者遭遇到團購陷阱后需及時維權,可通過與團購網站的溝通或者直接到當地消協、工商部門進行投訴,以免日久生變不利于個人的權益維護。
分析:成本過高 60%受訪者放棄了維權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2012年網購市場交易規模已超過一萬億元,約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突破6%。預計在“十二五”末,這一比重將達到10%。
與此同時,相當多的網購用戶遭遇了各種網購消費糾紛。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等部門聯合發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過去一年間,全國超過6000萬網民因 網絡詐騙損失300多億元。還有一項調查顯示,84.2%受訪者認為網購維權難度大。60%受訪者在遇到過欺詐后放棄了維權。
分析認為,造成目前消費者維權難的主要原因除了售后體系不健全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維權成本過高。
另外,由于網購過程中沒有任何消費憑證,消費者無法提供購買時間、地點、價格、商品名稱等相關信息。
因此,一淘網運營總監淺雪認為,線上維權體系的建立和健全,能夠有效地降低消費者網購時的維權成本,推動網購市場良性發展。新蛋商城COO 池勇信認為,建立暢通、高效的網上以外的投訴渠道,公正、客觀的監督與報道機制,對國內B2C走向健康發展道路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