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不是結局
化妝品電商絕非孤例,任何一個行業從野蠻生長到規范發展必然有一個過程。在荒蕪的市場上飛速成長的化妝品行業也必然要對自己的“原罪”進行洗白,爭取品牌授權、開發自有品牌、轉型平臺化,這些都是能夠讓化妝品垂直電商長期生存下去的活法。
幸好,化妝品行業還需要垂直電商。
2月28日,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在上海發布了2012年財報,公司2012年在華銷售額達120.5億元,同比增長12.4%。
歐萊雅表示,公司未來發展的策略是開拓三四線城市。一方面高端化妝品渠道繼續下沉;另一方面渠道重點將放在電子商務方面。實際上,目前歐萊雅旗下品牌蘭寇、契爾氏等均開通了獨立官方購物商城。同時,歐萊雅還上線了多品牌集合購物網站奢妍美。其旗下品牌eSkin目前只在線上銷售,新推出的肌研系列首次進行100%數字化營銷。歐萊雅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其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業績均呈現翻番的增速。
實際上,不僅是歐萊雅,寶潔、聯合利華等日化巨頭,國內的化妝品巨頭上海家化等都在加大電子商務渠道的投入。
2007年以來,作為全球第三大化妝品市場,中國化妝品(護膚品)市場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發展,2011年突破了2000億元大關。其中,2011年化妝品網購規模達372.6億元,增幅為66.6%。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2年,化妝品網購交易額占化妝品零售總額的21.9%左右。2008年~2012年,化妝品網購交易額占化妝品零售總額從4.6%增長到21.9%。預計到2015年,化妝品網購交易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
但垂直電商們不要高興的太早,更多的有實力玩家正在進場。一些大型綜合B2C商城如京東、當當、1號店、亞馬遜已經開通化妝品頻道。京東化妝品2009年上線,到2010年6月,京東宣布化妝品月銷售額已超過千萬元,增長迅猛。
不過陳歐認為化妝品垂直電商還有生存的空間,聚美優品目前完全不會考慮像其他垂直電商一樣出售:“任何平臺只要提供了價值就能存活。之前很多團購公司之所以沒做好是因為它沒有真正的價值。對于聚美來說,提供的價值并非只是價格。”
更需要化妝品垂直電商引起重視的是,線上化妝品最大的問題是無法直接給予消費者體驗,這是永遠無法回避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