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兩會上提電商征稅以及加強監管VIE,蘇寧董事長張近東遭到了眾多電商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人士的口誅筆伐。
張近東提案的內容主要有:盡快將電商發展納入現有法治軌道;構建大數據時代的電子政務平臺;保證電商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務低價;規范外資電商投資保證實體產業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等。
提案中,他不具名指責C2C電商不交稅、指責VIE架構企業片面追求財務價值、破壞行業秩序,不以產業盈利為目的,而以境外上市溢價套現為目的。此番言論被認為對準了競爭對手淘寶網和京東商城。
目前,蘇寧正在大舉向線上電商進軍,在3C領域正在和京東商城“殊死搏斗”,而從長遠來看,擁有先發優勢且體量巨大的淘寶系才是蘇寧的終極對手。
口水戰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8.1萬億元。網絡購物交易規模達到1.3萬億元,同比增長66.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過去4年中,這一比重僅為1.1%、2.0%、2.9%和4.2%。
作為傳統零售業的領軍者,蘇寧顯然感到了網購時代來臨后線上電商給其帶來的壓力。不發展電商,則不能跟隨時代的潮流;發展電商,則會和線下的實體店“左右互搏”。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零售企業決不能坐等春天的到來。”張近東說,如果未來十年電商占到一半的零售份額,現在所有的零售企業都將喪失利潤和生存能力。
對張近東來說,電商已經成為未來蘇寧的核心戰略。他在政協提案中發炮稱,我國當下電商交易的90%是以C2C的形式從事B2C的交易,約一半交易量游離于法律監管之外,進而導致假冒產品充斥、侵權現象嚴重;同時,非注冊經營、非稅銷售等行為導致行業不公平競爭,正規注冊經營企業成本高企,劣幣驅逐良幣。
張近東進一步建議稱,工商、質監、物價、稅收等國家相關部門應該聯手介入電商交易平臺的電子政務對接,從制度層面保護知識產權,規避偷漏稅行為,消除無序競爭。
張近東此番言論引來了阿里集團激烈的回應。淘寶網回應稱,“我們不反對電商征稅,但我們反對在今天這個時期征稅。對辛苦創業的個人小店主征稅,對年輕人的就業征稅,對年輕人的希望征稅,對年輕人的未來征稅”。
此后,蘇寧和阿里巴巴“你來我往”打起了口水戰。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稱,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經營納稅天經地義。只有征稅成本高于等于稅收,則不宜征。如果賺得少征稅冤,那虧損的企業還交稅,豈不冤死。目前,規范經營的電商沒幾家掙錢,但稅沒少交。網上經營最大的好處是公開透明,通過平臺,征稅成本極低,成本低稅率也可以低,不知征稅惹惱了誰。
阿里集團官方對時代周報回應稱,目前94%的淘寶賣家營業額在24萬元人民幣以下,而一些發展較好的商家,在線下已經開始繳稅。
“稅應該征,但不能急”
“我提出以上的提案,是完全站在行業發展和國家戰略產業發展的角度進行考慮的,但是行業內相關企業卻僅從一個片面的角度去曲解、誤導甚至攻擊,我個人感到非常不解。”論戰中的主角張近東回應稱。
張近東表示,所有的政策、法律應該是一視同仁的,所有同行業、同類型的企業都應該在一個平等的、公平的環境下進行有序經營,“我提出的對電商加強法制化管理的提案,并不是針對成千上萬的小商戶,是針對平臺的經營者,目的是為了打造一個規范的、法制化的經營環境,保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張近東再次暗指阿里巴巴,稱個別企業并不是為了推動整個行業的升級發展,更不是為了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其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個唯我獨尊的行業規則,而不是推動整個行業各種類型企業的良性競爭與協同發展。
對于電商征稅問題,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稅應該征,但不能急,“C2C電商大多是小微企業,一年的營收可能只是幾十萬,對它們征稅不利于電商行業的發展,還是要放水養魚,給小商戶們時間,讓它們慢慢長大,長結實后再逐漸進入征稅環節。”
“那些有實體店,而且也有一定經營實力的企業,應該對其征稅,不然會出現新的不公。”徐曉蘭建議,有關部門應該認真研究電子商務企業的特殊性,出臺對該類企業的分類指導意見,不能一概而論,相關部門可以根據網站年銷售額的多少,決定征稅與否及稅率高低。
作為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的張近東說話的分量并不小,“10年來,我提交的近40件提案中,80%的提案都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并且得到了滿意的答復和落實。”
清科研究中心預計,若相關稅收政策于今年落實,網上零售類電商經營成本上升,產品價格上漲,整個行業的市場競爭力將受到影響,預計2013年中國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增速將減緩至40%-5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