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電子商務 » 唯品會率先盈利 垂直電商生存現曙光

唯品會率先盈利 垂直電商生存現曙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3-15 21:12  來源:貿易谷  作者:貿易谷絡  瀏覽次數:159

唯品會 垂直電商

    上周,凡客誠品宣布全資收購垂直電商品牌初刻。創始人兼CEO陳年表示,2013年凡客將實現年內業績50%的增長,并爭取全年盈利。聚美優品CEO陳歐上周也向媒體表示,2013年聚美優品銷售額將達60億至100億元,利潤將達到1億美元。

    “盈利”似乎正成為時下垂直電商的熱門關鍵詞。而就在此時,一家華南垂直電商已經邁上了盈利的路途。

    上月,唯品會2012年第四季度未審計財報顯示,該季度凈利潤630萬美元,成為中國首家實現盈利的垂直電商。伴隨著業績扶搖直上,昨日唯品會美股報收于24.44美元,比登陸紐交所時6.5美元的發行價一年之內上漲近三倍。

    搞慣了燒錢圈地的價格戰,2013年中國電商真會集體轉型?

    唯品會精確控制成本實現規模擴大效應

    電商戰場歷來激烈,不時頗有“你死我活”意味,價格戰、“賠本賺吆喝”等更是行業常態。在此情形下要實現盈利,跳出燒錢怪圈,成為諸多電商可望不可即的事。

    “唯品會率先實現盈利主要因為精確成本控制下的規模擴大效應。”唯品會副董事長兼COO洪曉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能在如此慘烈的電商爭奪戰中殺出重圍,在垂直電商中率先實現盈利,唯品會靠的是“開源節流”。

    所謂“開源”,即以量取勝。正如唯品會CFO楊東皓所說:“零售行業毛利率和凈利率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會相差太多,也不可能無限制上升。零售行業的盈利模式,不是靠高毛利高凈利,而是靠‘量’來賺錢”。

    至于“節流”,洪曉波表示,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唯品會將倉儲能力擴大到全國四大倉庫,并將全國物流轉移到本地的低成本物流,簡言之即“自建倉儲,縮短物流半徑,以及降低外包配送成本”。

    事實上,創業初期的唯品會曾借用國外奢侈品打折銷售模式,但戰績不佳。窮則思變,體量尚小的唯品會調轉船頭,在上線數月后迅速確立了二三線服裝品牌銷售戰略,精準定位二三線市場消費者。正是這條“小而美”的電商之道,成為唯品會實現盈利的基石。

    唯品會的盈利,既讓其他垂直電商看到了希望,也鞏固了他們“窮追猛趕”的決心。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電商戰場瞬息萬變,精準的細分定位、實現差異化經營,是多數垂直電商的生存之道。基于此,唯品會的盈利模式并不能直接為其他垂直電商所用。

    就目前而言,一些知名垂直電商都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凡客將其經營模式定位為“優衣庫+H&M或ZARA”模式,并將目標瞄準“大規模”和“時尚”這兩個看似矛盾,實則兼容的概念。

    不代表垂直電商整體“逆襲”

    唯品會實現盈利,是否意味著其所代表的垂直電商看到了盈利曙光?更全局地看,是否意味著國內電商行業距離盈利已經不遠?

    去年11月,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13年,垂直B2C電商中“以自主品牌為主的有大量機會,但是以零售平臺為主的垂直電 商注定是沒有機會的”。他認為,無論是傳統零售行業還是互聯網細分行業,“發展到最后也就三到五家,而現在是幾千家,所以我覺得99%的電商會死掉”。

    事實似乎在佐證劉強東的言論。在綜合類電商的步步緊逼下,垂直電商發展空間受到擠壓;由于資本市場的冷靜觀望,在資金方面垂直電商可謂“捉襟見肘”;在綜合類電商品類擴張的戰略下,垂直電商市場占有率發展較為緩慢。

    于是出現以下預言:2013年垂直類電商整合、倒閉和被收購將成為行業趨勢。此種觀點認為,在兩到三年時間里,垂直類電商將出現寡頭競爭局面,即特定領域的兩到三家企業成為市場的主導者,而“戰敗”的企業則多將被綜合類電商收購。

    艾瑞2012年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B2C網站約近千家,但收入能夠達到上千萬元的僅數百家而已。而且,這些網站中的60%至 70%存在流量下滑現象,真正實現流量有上漲的僅在20%至30%之間。慘烈的競爭,使“活下來”成為不少中小垂直電商的首要目標。

    因此,唯品會實現盈利、凡客等“逼近”盈利的消息,在燒錢換流量的模式難以為繼、營銷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的當下,似乎讓垂直電商們看見了“開云見 日”的希望。但也有業界分析認為,唯品會依靠品類的個性化建立起模式差異化并不能為其他垂直電商所復制,故其盈利并不意味著垂直電商整體“逆襲”。

    記者觀察

    2013依舊難成盈利之年

    垂直電商是否由2013年而進入盈利時代,仍是一個問號。

    搜索各大電商的“盈利喊話”,你會遺憾地發現該口號不過是“年年歲歲花相似”而已。放眼全國電商,至今盈利者可謂鳳毛麟角。

    反觀垂直電商的發跡之路,不難發現,其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依靠的是連續不斷的資金投入。而以“市銷率”作為估值標準的融資模式,卻將垂直電商置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垂直電商資金需求大,但資金周轉時間長、融資比較困難。

    垂直電商的特點決定其在擴大規模的同時,需要更多資金注入來吸引新用戶,因而市場推廣費用的占比也將隨之攀升。另一方面,其所售多數為半標準化 產品,重復購買率比“航母”級別的平臺電商低,資金周轉期也較長。與此同時,由于體量較小,垂直電商更不容易得到投資者青睞,資金斷糧的風險時刻縈繞在垂 直電商頭上。

    面對捉襟見肘的錢袋子,垂直電商首先想到的便是縮減推廣費用等開支;而沒有持續廣告投放,垂直電商銷售往往成垂直下降姿態。由于盈利模式、經營 狀況各不相同,唯品會在垂直電商中率先實現盈利并非為其他垂直電商提供了一份“盈利樣本”。更接近現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電商在年年虧損的境遇中,仍然抱 著“市場潛力”這顆救命稻草苦苦掙扎。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