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市場波動因素,讓礦企正遭受著業績苦日子的“煎熬”。
在國外市場,力拓集團、淡水河谷等鐵礦石巨頭最近紛紛傳出剝離旗下資產的消息。不僅如此,由于運營成本可能嚴重影響預期收益率,世界最大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3月12日還暫停了其在阿根廷投資的一個鉀礦項目,該項目是阿根廷迄今接受的最大一筆外國礦業投資。
在國內市場,礦企的日子也是叫苦連天。隨便翻開有色金屬企業2012年的年報或者業績預報,屢屢出現的虧損字眼讓人感覺悲觀。
包括中國鋁業在內的電解鋁企業業績均有下滑。作為中國最大的氧化鋁生產商,中國鋁業的股價近一個月來已經屢創新低。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鋁業每個季度均出現了虧損。今年1月29日,中國鋁業又預計2012年凈利潤將出現大幅虧損。中國鋁業稱,鋁市場持續低迷,鋁價同比下降7%左右;國內鋁土礦品位下降,印尼鋁土礦出口限制導致公司氧化鋁限產170萬噸左右,使氧化鋁成本同比上升4%左右。
受各類稀土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影響,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企業包鋼稀土預計,2012年凈利同比下降五成到六成;另一家稀土企業廣晟有色則預計2012年盈利下降六成到八成。
中色股份2012年凈利近兩億元,但同比下降近五成。雖然營業收入增長,但主要系貿易業務規模擴大所致,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均較上年出現大幅下降。由于鉬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及原材料、能源、資源稅等成本上升,國內鉬行業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的金鉬股份也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一些企業在2012年首次出現利潤負增長。比如,由于除黃金外的產品價格下降,冶煉加工企業虧損,礦山入選品位下降,生產成本、管理費用上升,紫金礦業2012年凈利下降近一成。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四季以來,黃金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
其他一些種類的礦業企業2012年業績也出現了較大下滑。主營鉛、鋅金屬的中金嶺南預計凈利潤同比下降53%到58%;世界鉭業前三強的東方鉭業預計盈利下降32%到66%;由于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虧損,株冶集團3月15日起變更為ST株冶,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等等。
縱觀礦業企業虧損的原因,可以歸納為,整體經濟形勢不確定,導致市場持續低迷;主導產品市場需求不振、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成本壓力上升等。然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礦業企業面臨的成本上升壓力。有機構研究稱,居高不下的企業經營成本已經連續兩年高居礦業面臨的十大挑戰因素之首。
資源開采中的環保問題、礦業大省的能源與水資源短缺問題等正越來越引起公眾關注,如何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是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國際貿易中的礦業保護主義也時有出現。當市場需求的不確定因素和經濟轉型升級結合在一起時,如何改進運營模式,如何提高抗成本等系列風險的能力,將考驗礦企和礦業企業掌門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