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烏鎮、西塘四日游純玩400元;省內青島、日照兩日游最高400元……面對這樣超低價位的團費,你有沒有心動?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旅游業日益成為拉動消費的支柱型產業。然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僅讓旅游業從原來的單純觀光旅游向如今度假、休閑多元化旅游模式發展,也同時催生了變相損害游客利益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行程就像海綿水,能壓就壓
近日,游客孫先生在江蘇一家旅行社以每人600元的超低價格,參加了青島三天自由行旅游團,600元的團費包含了車費和住宿費。原本有機會去青島玩就讓孫先生很高興,再趕上如此劃算的低價團費更是令他開心不已。然而到達青島之后的三天自由行,卻讓他大失所望。
“來的路上就跑了十幾個小時,當天哪兒也沒去成。到了酒店額外收錢不說,第二天就只到了棧橋、海水浴場,第三天起床吃完早飯就回去了,太坑人了。”提起這幾天的遭遇,孫先生和同車的游客都很生氣。
來自菏澤的游客王女士則選擇了400元超低價的青島、威海兩日游。和孫先生的遭遇相比,王女士幸運地游玩了旅行社行程中包含的景點,不幸的是馬不停蹄地趕景點,只能走馬觀花,剩余時間則是被迫進了許多購物店。
近年來,由于旅游市場透明度越來越高,一些旅行社為了提高競爭力紛紛打出“低價牌”吸引顧客眼球。但是,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旅行社作為企業不可能不追求利潤,于是,在超低價格的背后,出現住宿餐飲低于標準、增加額外消費景點、購物點等問題,便不足為奇。
自費景點加購物,導游力薦
去年8月,鄒女士在網上團購了“88元海南5天4晚雙人品質游”。可是全程下來卻是陷阱重重,所含費用不僅不包括往返海口的費用,而且強迫加自費景點。鄒女士回憶說,全程就有6個購物點,不購物的話導游就給臉色看,甚至惡言相向。
據了解,導游往往以廣告中標注可以靈活安排行程為“護身符”,每天只帶游客逛一兩個小時的景點,剩下的時間就帶著游客們去逛購物點。一圈下來,游客們也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看那些承諾的景點了。南寧市民王先生在一網站團購了一份“云南之旅”產品,價格只要300元,還包吃包住。可是6天行程中,卻遭遇景點縮水、住廉價招待所、強制消費等問題,用差不多5000元買了所謂的特產、首飾,其實都是便宜貨。
記者進入到“僅售88元暢享海南5天4夜超值雙人品質游”的團購項目頁面,仔細查看了團購內容。在主廣告下,旅行社標注了必須選擇的資費項目,其中蚩尤部落、亞龍灣中心廣場(包含蝴蝶谷)、多河文化谷3個景點捆綁優惠價每人380元。但記者從海南網、攜程網等正規旅游網站了解到,亞龍灣中心廣場(包含蝴蝶谷)套票為66元,多河文化谷票價為18元,所謂的“蚩尤部落”原名為“三亞百越民族文化村”,票價是15元一張。算起來3張票的價格最多也就99元。另據了解,按照業內的規則,這3個景點對于旅行社基本上是不收費用的,即使收門票價格也很低,380元的套票旅行社至少能賺300元每人。
低價團如何賺錢,隱形費用
必須承認的是,“低價”并非代表一定有陷阱,多數的“旅游團購”仍是比較正規的。那么,有市民就要問了,就算沒有團購,很多人依然要在春節外出旅游,旅行社和網站搞團購豈不是虧本了?
煙臺一家旅行社國內部經理趙女士一語道破玄機,“團購價低到三折、四折,一般都有問題”。趙女士告訴記者,參與團購的本地旅行社比較少,本地旅游網站則根本沒有涉足這個領域。因此,市民即便參與“旅游團購”,也多半無法從煙臺出發,這里面就有一個隱形的費用了。
趙女士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國內某知名的旅游網站推出的“春節馬爾代夫4晚6天自由行”,折扣是77折,13600元,應該是比較令人放心的,但注明了是“從上海出發”,而從煙臺到上海的機票大概是六七百元,這個費用是不包含在里面的。也就是說,如果參與團購,市民至少要自行負擔往返于煙臺、上海兩地的機票1400元。
“這還算是不錯的了。”趙女士向記者透露,有時聽同行說起來,有的游客參加一兩百元的旅游團購,出去之后就大呼上當。確實,交給旅行社和旅游網站的錢就是一百多元,可出去之后費用就變著花樣來了,自付交通費不說,某些城市的司機和導游還額外索取費用,經常更改行程,在商店待的時間比在景區還長。最后算下來,名義上是省了錢,實際上跟普通的報團出游沒啥區別,甚至可能花得更多。
看景點自掏腰包,被逼無奈
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宣傳中的模糊化已經成為旅游業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況,諸如機票、高鐵預定時間、酒店食宿的不確定、行程中自費項目的增加等也成為引發相關投訴的原因。旅行社業務鏈條過長、涉及面廣,在硬件上還無法做到讓消費者享受完全的信息對稱。
旅行社內部人士介紹,不少旅行社行程安排的景點中,真正的名勝景點并不多,許多當地知名景點是不去的,如果游客提出增加項目,那么就會加收費用,不少游客只好再掏錢去參加自費景點項目,這就給導游、司機提供了賺取服務費、門票折扣的機會。甚至有一些景點,假如不消費額外的項目,根本無法正常走完行程。有游客表示,這種行為雖說是游客自愿,卻與強迫沒啥兩樣。
超低價
“負地接”成潛規則,穩賺不賠
青島到蘇州三日游團費400元。400元的團費還包括來回路費和住宿,很多人不禁會問,旅行社能賺回成本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咨詢了某旅行社袁女士,她以蘇州到青島三日游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以45座客車為準,蘇州往返青島分攤到每位游客的平均車費是160元/人,即使按照準二星的標準來算,旺季兩晚住宿費用至少也要230元/人,再加上餐飲費、導游服務費、旅行車運營成本分攤等費用,以及行業內上下級代理之間返回100元人頭費的行規,算下來接待一位游客的平均成本遠不止600元。600元的報價,目的就是通過降低旅游線路的直觀價格,來吸引更多的人參團,這種操作方法也就是近幾年流行的“負地接”。
所謂“負地接”,顧名思義就是低于成本價來接待游客。旅行社難道不掙錢了嗎?一位有著8年從業經驗的資深導游告訴記者,旅行社包括導游是不會做賠本買賣的,他們通過強制或半強制游客購物的方式來收取購物店的回扣。客人每進一個店,店方會根據客人消費的多少,給旅行社相應的人頭費用,旅行社再拿這個費用來支付客人在當地的開支,這樣就形成了一條旅游利益鏈條。
目前,國內的游客大多存在初期旅游消費心理,追求低價、支付能力和實際消費水平比較低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旅行社為了迎合消費者往往就會采用降低旅游直觀價格等手段。雖然近幾年,青島市旅游局根據國家旅游局指示,一直致力于整頓“零負團費”現象,但是,零負團費仍然大量存在,旅游市場惡性競爭的環境仍然沒有消除。直觀來看,為“負地接”買單吃虧的是游客,殊不知,隨之產生的投訴、糾紛增多會使旅行社的信譽度下降,最終會影響旅游業自身的發展。
低價陷阱多,慧眼來辨別
近年來,由于旅游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旅行社的零負團費之風也越演越烈。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謂數不勝數,從2012年春節期間三亞的“宰客門”到2013年春節的“回扣門”,中國的旅游環境正被“零負團費”扭曲地牽引走向一個畸形的模式。游客貪圖便宜,最終的結果就是不停地在各個購物點之間穿梭,這其中不乏許多假冒偽劣商品,以及價格虛高數十倍的商品。據旅行社內部人士也透露,參加零負團費的游客旅行的花費大多都要比參加正常價格旅行團隊的游客高出許多。
那么游客如何對零負團費進行辨別呢?旅行社業界人士介紹,游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一、有沒有強制消費或者強加自費景點;二、有沒有附加費用,例如老人、學生需要額外加費用或是有參團年齡限制;三、小孩價格比成人價格高;四、行程中進購物店的時間長,次數多。
報名參團時一定要注意旅行社的資質,選擇正規旅行社營業網點或正規的旅行社網站。報名時務必要簽訂旅游合同,索要行程表和發票,以保障自己的權益,作為必要時的憑證和依據。游客如果遇到第三方發放旅游貴賓消費券的情況,首先應多渠道核實旅游券的真實性,如果是正規途徑發放的,可以向旅行社索要一份行程表以確定行程安排;另外,可從旅游券上識別,一般正規的旅行社發放的旅游券都會在券的反面清楚注明哪些消費不包括在內等。市民一定要謹防優惠陷阱、低價陷阱,理性消費。另外,出行前還要看旅行社的報價是否含旅游景點的門票。如果參團出游,要在協議中約定好旅游費用中是否包括門票,協議是以后一切行為的依據與憑證。此外,合同中應該對乘坐交通工具、住宿標準、餐飲標準、娛樂標準、購物次數等的安排以及旅游價格、違約責任等事項作出明確約定。如果出現導游臨時要求游客支付漲價費用的情況,游客要保留好相關單據,以作為事后索賠的證據。
如果在旅游過程中出現了糾紛,合同是非常有力的維權證明。旅游者在簽訂旅游合同時,一定要注意查看幾個關鍵點。首先,是明確的進店次數與停留時間,以及是否存在強制購物條款,正規的旅游合同中應寫明旅行社安排的購物次數、停留時間及購物場所的名稱;其次,合同中明確約定的需要旅游者另行付費的游覽項目及價格,明確住宿、車輛、餐食等標準,是否含餐、住什么標準的飯店,這些具體事項必須一一列明。在行程中,如果遇到導游臨時安排的進店購物等活動,合同就是維權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