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自曝網購礮事:自己曾在圣誕節前下單為三歲的小孫女買一塊黑板作為新年禮物,結果一直到1月5日貨還沒送到。盡管陳德銘隨后補充說,主要原因在于某投遞公司“不送政府部門”,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中國的電商物流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許多隱患,總體仍然有所欠缺。
近年來,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狀態。有數據顯示,2012年其交易額達到8.1萬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7.9%,網絡購物市場同比增長66.2%,交易額為1.3萬億元。
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指出,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帶動物流快遞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然而我國物流快遞業總體而言仍處于發展的初步時期,在逐漸步入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快遞業爆倉現象屢見不鮮,供給嚴重不足制約行業發展。電子商務不可思議的發展速度無疑使得快遞業措手不及,在給快遞業帶來大量市場需求的同時,也暴露出快遞業當前發展緩慢,無法有效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窘境。快遞企業規模小、場地不足、人員短缺、物力不夠等現象較為突出,遇到淘寶天貓“雙11”銷售額191億元這樣的市場高峰期,只能無奈“爆倉”。
低價競爭激烈,經營成本上漲,快遞業利潤持續低下。快遞業業務量的高速增長,絕大部分來自于電子商務的需求,然而電商賣家對低價的物流服務要求高,這就導致了快遞業進入了低價競爭,爭奪電商業務量的狀態。與此同時,快遞業人員流失率大,用工成本也在不斷上漲。在業務量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快遞業對人員的需求量大幅提升,這就加快了經營成本的上漲,快遞業利潤率因此持續低下。
此外,空間分布不平衡也是快遞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一。電子商務和快遞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一二線城市。以往快遞業務量也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這給快遞企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電子商務的訂單開始向中西部、三四線城市滲透,來自這些城市的快遞訂單越來越多,而快遞企業在中西部、三四線城市的分布卻嚴重不足,這導致了快遞物流成本的大幅提升,制約著快遞業的發展。
專家指出,我國快遞業正處于內憂外患的艱難處境,一方面需要加緊“削藩”轉自營;另一方面,來自國際、電商的新進競爭者越來越多,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解決當前困境,需要快遞企業在場地、設備、人員等方面多下功夫,同時也要加緊自營模式轉變,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