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曾提出退出平臺化競爭、專注做品牌的凡客,似乎正進入一個矛盾期:原本與V+完全獨立、只出售凡客品牌的凡客平臺vancl.com,正在大量引入來自V+的第三方品牌。這是否意味著凡客將重啟平臺化戰略?
V+商品悄然入駐凡客
經常在凡客購物的林女士發現,從去年底開始,原本只出售凡客自主品牌的凡客vancl.com平臺,悄然引入大量第三方服裝品牌,其中包括韓都衣舍、裂帛這樣的淘品牌,也包括來自線下的太平鳥女裝等,如果在凡客上下單購買這些商品,通知短信開頭則會顯示為“尊敬的V+”客戶。
作為凡客旗下的服裝類平臺,V+于2010年5月上線,當時有媒體報道稱凡客CEO陳年聯合多家機構,在該項目上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對于凡客與V+的區別,曾有V+負責人如此定義:凡客是品牌店,V+是百貨商場,而V+是凡客產品的互補。
當時凡客給V+的定位是服飾、時尚用品,并將V+看做是獨立公司,域名也啟用單獨的vjia.com,不過借用凡客的物流配送攤薄成本。雖然凡客平臺在首頁及商品頁下面都會給V+商品進行推廣,但會鮮明標識來自“V+”,兩個平臺相對彼此來說都很獨立。
但這一情況從去年底開始所有改變。雖然凡客首頁主推的依然全是自有品牌,但在各個分類上,尤其是男裝、女裝如“衛衣”、“針織衫”、“連衣裙”等分類頁面下,凡客自有品牌商品卻所剩無幾。
以“連衣裙”、“長裙”為關鍵詞搜索的結果顯示,搜索呈現的84件商品中,來自凡客自有品牌的只有22件,其他全是如浪漫一身、ELLE女裝、韓都衣舍這樣的第三方品牌,不過這些商品并沒有明確標明來自V+。然而在搜索結果頁面最下方,卻依然會有單獨位置推明顯帶有V+標識的商品。
一個可以明顯看出的現象是,V+商品正在悄然大規模入駐凡客平臺。
凡客呈現平臺化趨勢
有綜合電商網站服裝平臺相關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他們在與凡客接觸時,曾被告知未來凡客將調整只出售自由品牌的定位,而改向平臺化發展。
網絡服裝品牌韓都衣舍則向新浪科技明確表示,年前其在V+的部分商品就開始在凡客上試銷,并且得到不錯的反饋效果,所以年后V+上的服裝類商品基本都同步到凡客上面。“目前韓都衣舍是在V+和凡客兩個平臺同步銷售。”
不過韓都衣舍并未接到凡客任何書面文件說明,兩個平臺商品的同步僅是口頭通知。
“從年前的試銷效果看,凡客平臺的效果反而比V+要好,但因為3月份才開始正式雙平臺同時運營,后臺還沒有開通,具體的數據無法統計。預估凡客和V+平臺的銷售占比為6:4左右。”韓都衣舍相關人士說。
但凡客并未對這些商品進行大規模推廣。據新浪科技了解,凡客目前并不出售各個頁面的廣告位或者首頁焦點圖等資源,其他品牌商品全靠關鍵詞搜索自然引流。
比如輸入搜索關鍵詞后,首先出現在上面幾排的是凡客自有品牌商品,下方幾排為其他品牌的同類型商品。據凡客內部人士透露,2月份雙方產品在一頁內的占比接近1:1,不過最近第三方品牌商占比明顯下降。
有第三方品牌坦言,相對于V+他們更愿意選擇凡客,因為V+常年處于不溫不火狀態,而凡客平臺知名度更大,擁有更多客流。
不過就在去年底,經歷過各種反思的陳年對外表態稱將逐步“去平臺化”、回歸品牌本身,而凡客此番引入第三方品牌的平臺化趨勢,則與此前表態大相徑庭。更有消息人士透露,由于此前一直在清庫存,凡客近半年很少有新品,所以需要第三方品牌“救急”,這也是為何有大量其他品牌在凡客出現的原因之一。
凡客矛盾體?
在過去一兩年里,曾經風光的凡客遭遇諸多質疑,陳年在公眾面前經常談到的話題是“反思”,凡客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比如組織架構、人員優化以及更加專注專業產品方向,最重要的就是集中消化此前積壓的庫存。
陳年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凡客將回歸品牌核心,將以庫存周轉和品牌溢價為核心,不再將重心放在電商平臺拓展上,與此同時凡客還入駐了蘇寧易購平臺。陳年對外強調,凡客是一種“品牌”,并且已經沒有任何平臺的傾向。
陳年此番表態的背景是,整個垂直電商行業并不景氣,隨著天貓、京東等大型電商紛紛開啟平臺化戰略,服裝類垂直電商發展環境艱難。分析人士認為,凡客放棄平臺之爭,是希望由之前追求規模擴張轉向盈利為企業運營目標,以再次沖擊上市。
此前陳年曾透露,凡客已在2012年第四季度盈利,他在內部的要求是2013年實現全年盈利,并且實現銷售增長50%。
凡客相關負責人坦言凡客和V+平臺正在打通,他對于凡客此舉的解釋是,“凡客將專注做自有品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不久前凡客全資收購初刻品牌,當時陳年稱今年將開始做多品牌的收購計劃。據上述負責人透露,凡客有可能與服裝品牌做聯合品牌嘗試,并計劃將某些業務線獨立出來,直接向陳年匯報,“讓他們更專注的做事情”。
上述負責人同時表示,凡客之前積累的庫存已經基本清理完畢,4月將陸續推更多的新品。但他并未對凡客是否平臺化問題進行正面回應。
電商獨立分析師李成東認為,平臺是大勢所趨并且更容易獲取利潤,而資本市場對電商規模要求的時代已經過去,他們更看重的是盈利能力。
“凡客之前市場營銷積累了大規模的品牌效應,在凡客處理自有品牌遺留問題時,用這部分流量推第三方品牌能夠獲得更多轉化率,更容易實現盈利目標。”李成東說。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凡客回歸正軌,但依然處于很重要的抉擇時期,尤其是凡客自有品牌銷量增長放緩情況下,需要新的銷售額增長刺激,這必然需要通過平臺戰略,“對凡客來說也是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選擇。”
但上述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凡客很有可能與V+平臺合并,成為具有自主原創品牌的綜合性服裝平臺。凡客官方則并未對此預測做出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