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國內電商,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簡簡單單的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創造了一批人的財富夢想。陳歐的臉成就了聚美優品、李靜的名捧紅了樂峰網,凡客火了80后的新時尚,這讓既無活招牌,也無大筆融資的電商們或多或少有些憂郁。
隨著想DX、蘭亭集勢、一達通的一路凱旋,不少電商將眼光瞄向了國際市場,與其和幾大巨頭搶占內貿市場,不如養精蓄銳,在國際市場上火拼,或許也可以開辟另一片新天地,國際化成為了不少電商打破內貿壁壘的新算盤。
3月末的中國(深圳)電子商務發展論壇上,作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專家的柴躍廷就指出:政府部門也應介入電商高度化的市場經濟,提供公共服務。即提供信息基礎設施,以解決電子商務發展過程當中必須要解決的共性問題,包括解決交易主體信息的可信度、交易的合法性和公平性等問題,以有效減少并逐步消除網絡市場違規、非法、假冒偽劣等不良信息,提高基礎信息的可信度。
鑒于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已經部署并部分開始進入正式試點階段。政府政策出擊試點電商公共服務領域,本土化將成為電商行業中新的發展機遇,這將為一大批彷徨的電商指明出路。與其涉險國際舞臺,不如緊跟政策春風,積蓄力量親近本土化,先爭取時間耕耘本土市場,然后完成原始積累,擴大規模,穩健滲透國際市場。
同時柴躍廷也指出達到預想的目標尚需要3到5年時間。這也給國內的大部分電商爭取到了轉型的時間。電子商務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采購商的在線采購需求和習慣也已經改變。電商開展電子商務,尤其是B2B平臺,關鍵在于幫助用戶輕松應對在接觸電商平臺時所遇到的問題,同時有能力通過獨立的電商平臺為客戶開拓全新的網絡銷售渠道。對于吹響本土化的號角,際通寶方面已經小有動作,陸續上線的際通幣商城、線上樣品交易(http://www.gtobal.com/sample/)服務等都是為了幫助客戶解決問題而生。
電商務平臺本土化,從中小企業主的角度出發,他們之所以要加入這樣一個平臺,為的是剝離非核心業務,降低運營成本。因此,平臺自身一定要具有豐富的互聯網行業經驗和熟悉電商市場的團隊,隨著電子商務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本土化將會帶來電子商務的良性增長。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不僅要提供成交前雙方的商機對碰,還要提供成交后的一系列服務。
版權聲明:作者原創投稿,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來源際通寶。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