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獨立的移動閱讀類產品(主要是APP),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移動讀書類APP,如多看;二是資訊平臺類APP,如扎客、鮮果聯播;三是資訊聚合類APP,如今日頭條。
移動讀書類APP,從一開始就有強大的盛大文學、三大電信公司的移動閱讀基地、亞馬遜等巨頭壓著,后又有京東、當當等加入戰團,付費閱讀的盈利模式 也早已存在,這早已是一片紅海!多看能折騰出個多大的空間?從現在的運營策略看,多看在朝類似豆瓣的數字出版平臺方向走,但這方面也面臨大公司的強大競爭 壓力。
他們都是提供一個直接連接讀者和內容生產者的渠道。不僅僅是移動讀書類APP,資訊平臺類APP們也想通過這種模式盈利。早在去年11月,鮮果聯播 發布自運營平臺,稱把內容的運營和管理權交回內容版權方,實際上就是媒體平臺。今年3月,扎客CEO李森和稱4月扎客將推“媒體平臺”。
微信推出公眾平臺以來,沒費多少力氣,就拉攏了一大幫傳統媒體、新媒體、專家、寫手的加入,還掀起了一波自媒體創業熱潮,讓公眾平臺熱鬧非凡、風光 無限。而與之相比,鮮果聯播的媒體平臺之發布后再也沒啥動靜;多看的數字出版平臺倒有點氣候,但成績不敢恭維。據說4月底,微博的媒體平臺也要上線,功能 和微信的公眾平臺類似。兩強“龍虎斗”,屆時還有獨立移動閱讀APP們什么事?
再來看類似“今日頭條”這樣資訊聚合類APP,競爭對手們也很明顯,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門戶的新聞類APP。今日頭條們給用戶的閱讀體驗不 錯,與門戶新聞APP競爭或許有優勢,但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版權。門戶早就與傳統媒體、網站等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再加上自己的博客平臺,他們的新聞類 APP基本上不存在內容版權上的問題;且在版權購買方面,基本不會增加多少費用。4月初,新浪門戶首頁的改版,深度與微博帳號對接,加入了個性化資訊推薦 的模塊,慢慢也在走同樣的路線。手握龐大的用戶行為數據資源,其他門戶們遲早會走上這條路。
移動閱讀的前景,特別是獨立移動閱讀APP創業者們的前景,跟幾類移動應用相比,從現在看情況更糟糕。與社交類APP比,用戶黏性要差一些,用戶規模要小一些;與工具類APP比,競爭壓力要大得多;與游戲類、實用類APP比,盈利模式要暗淡許多。
有好的商業模式的話,在用戶規模還比較小的時候,就能有點收入,這讓投資者們看到希望,讓員工感覺有前途。賺小錢也是錢,總比不賺光燒錢好!用戶規 模可遇而不可求,商業模式可試而不可緩。想等著有了用戶規模再考慮商業模式,有時候可能為時已晚。轉移用戶至有盈利模式的產品也是一個方向,這方面扎客嘗 試過。在蘑菇街、美麗說這樣電商導購類產品火了之后,去年年中,扎客推出了“櫥窗”APP,可惜還沒撲騰幾下就悄無聲息了。鮮果聯播的規劃版圖中也有鮮果 音樂、鮮果視頻之類的設想,不過僅僅是設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