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草根,李君慧對目前生意的反思比其他同行來得深刻。
“電商只是一種渠道,他與傳統品牌的其他渠道并沒有本質的不同,都需要穩扎穩打,該有的核心優勢一樣都不能少。”他說這話,更深一層的意思是電商的模式已越來越顯得常態。
有人說,每天躋身電商的新賣家就有上萬家,而每天倒閉關店的更多,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開網店無成本,夠草根,更多是競爭的殘酷。“我們看到線上銷售額在成幾何數上漲,但涌進去的商家卻是幾何數的幾何數。”
作為草根網絡品牌,更殘酷的是線下知名品牌的大量上網。“對手多,力量大。”李君慧簡單總結了這兩個詞。“2012年前,線下品牌上網,目的是解決壓倉貨,他們賣的貨價格雖然較便宜,但款式不會太新。而在2012年后,越來越多的線下品牌針對線上人群,專門設計并生產了各種產品,這是對我們沖擊最大的。”
以某知名箱包品牌為例,在商城專柜的價格至少在1000元以上,平時折扣很小。以往在網上賣的,大多是積壓在倉庫的多年存貨,所以價格才能低至四五百元。而如今卻不同了,該品牌專門生產了網絡款,通過原材料替換等方式壓低成本,也可以賣到四五百元,而這些網絡款在線下專柜是不銷售的,這樣形成錯位經營,來搶占線上市場。
李君慧覺得,這種新出現的模式,對原有的電商沖擊實在太大,他們失去的是價格優勢。“對方財大氣粗,只要隨便來個促銷,像我們這樣的淘品牌立馬跟著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