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電商發展迅猛,傳統零售消亡論甚囂塵上,產業鏈上正大規模布局商業地產的開發商,迎來的究竟是機遇還是風險?實體商鋪的投資價值是否會由此打上問號?……本周,《重慶晨報》商業地產版鎖定實體商鋪,為你揭示在電商時代下實體商鋪更多的生存機遇。
現狀:傳統百貨增速下滑 電商增幅機遇明顯
傳統百貨商場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窘境。
一方面,在高房價、高人工的背景下,經營成本不斷高企;另一方面,電商網購對傳統百貨的擠壓洶涌而來。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百貨行業的凈利潤平均水平僅有2%—3%。
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網購,也就是電商。而這,對傳統百貨的沖擊也日益明顯。
“導 致百貨零售業增速下滑的最直接影響就是電商。”佳宇國際商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正斌介紹,2012年中國網絡交易零售規模已達13205億元,占到社會 總消費零售總額的6.3%。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百貨零售業受電商沖擊的影響非常明顯,成都、重慶等二線城市,可能未來幾年便會感受到傳統百貨 業的頹勢。
陳正斌說,從國外電商的發展來看,國內傳統百貨零售業,尤其是服裝、電子產品、日化用品等,受電商沖擊的影響將更大。其頹勢或許將影響到整個商業格局,而傳統實體商鋪的租金收益影響也將逐漸體現出來。
焦點:電商PK實體商鋪 體驗銷售不可或缺
在電商崛起的過程中,傳統的商圈也在進一步擴大。實體商鋪是否會因為電商的崛起而受到沖擊?
仲 量聯行重慶董事總經理蘇仲禮接受重慶晨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整個中國的電商發展這兩年確實非常驚人。電商(網上)只是一個純購物平臺,但購物中心(實體商 鋪)除了能購物之外,已經融入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注意到,現在的購物中心除了賣品牌貨品之外,還有很多餐飲、娛樂和教育機構設施。讓實體商鋪更傾向 于體驗式營銷。
蘇仲禮表示,現在很多大型購物中心里,餐飲娛樂的比例已從多年前的僅10%—20%,上升為超40%了。不難看出,逛購物中心已經慢慢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龍湖時代天街購物中心商場總經理張驥介紹,如今很多品牌商家都注重貨品和渠道的雙重把控,僅依靠電商平臺,并不能完全滿足客戶體驗式的需要。以高端服飾為例,顧客仍需要試穿體驗后才會下叉。
未來:實體店與電商合作 推高商鋪租金收益
“可能很多人認為電商平臺與實體商鋪(購物中心)只是一個競爭的關系。其實,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合作發展的機會,這應該是一個未來的趨勢。”蘇仲禮認為。
他舉例稱,現在大家可以在家里上網看電影了,但電影院的經營會不會受到影響呢?調查發現,實際上購物中心的招商中最受歡迎的依然還是電 影院。因為,我們到電影院不光只是看電影,還能順帶購物、休閑,這也已經變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購物中心和電商平臺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對 于電商時代下的實體商鋪機遇,東原地產一公司營銷總監胡靈則認為,SOHO、LOFT公寓等樓中鋪機遇或許將會因電商的興起,而投資潛力更大。因為這些樓 中鋪的租金比底商要低很多,空間又可大可小。據了解,一線城市的很多網絡實體體驗店,都開在了樓中鋪,形成較為明顯的商業效應。電商平臺與實體商鋪的有機 結合,未來或將會對實體商鋪租金收益產生更大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