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多家網商,30多家快遞公司,15億元年銷售額。農村不務農、專職做淘寶,浙江義烏青巖劉村數年間迎來送往,成就了無數皇冠店鋪,被稱為“淘寶第一村”。
? ?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研究報告稱,截至去年底,開在村、鎮的淘寶網店達到59.57萬個,全國有14個典型的淘寶村,其中年銷售額最高的就是河北白溝和義烏青巖劉。
? ? ?“只要賣的是東西,就能賺大錢。”在青巖劉做網商已有5年的章柏賢回憶起淘寶村初期熱火朝天的創業景象。現如今已經進入“全民電商”時代,電子商務“藍海”變“紅海”,開一家賺一家的成功再難復制,淘寶村“組團淘寶”的原始模式也正經歷著一場蛻變。
? ? ?小村莊吸引萬人“組團淘寶”
? ? ?青巖劉村的一天從下午開始,到深夜結束。站在村里狹窄的街道上,兩邊民房里“叮咚叮咚”的阿里旺旺消息提示聲此起彼伏;傍晚時分,貨車停滿小巷街道,快遞員將一袋袋包裹打包裝箱,撕拉膠帶的“嗞嗞”聲不絕于耳。
? ? ?自從淘寶成為國人消費習慣,這座原本居民不足2000人的小村莊,依托義烏這個小商品集散天堂,最多時吸引了近萬人前來“掘金”,無數白手起家者在這里發跡。
? ? ?“青巖劉離江東貨運站很近,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又聚集了眾多店家,能實現貨源、信息、技術的共享。”青巖劉村電子商務發起人、浙江網商協會副會長劉文高說。
? ? ?由于快遞公司往往在晚間集中發貨,淘寶村的夜晚燈火通明,人們“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每當午夜剛過,80后店主們結束一天的工作,就會聚集在燒烤店里邊吃夜宵邊交流經營經驗。
? ? ?為了服務這些集聚的電商創業者,村里遍布著快遞公司、紙箱店、攝影公司、網頁設計公司等,還吸引了近百名韓國人來做韓式燒烤生意。村里200多幢農民房之間,穿梭著各種膚色的“老外”,他們都是來現場看貨、拿貨的商人。
? ? ?但是,隨著電商江湖的風云變幻,青巖劉的造富神話在不斷退燒,2010年達到20億元的銷售額幾年來不增反減,村里的磚墻上貼滿了“招租”、“轉租”的告示。“每天都有人搬出去,也都有人搬進來。”劉文高說。
? ? ?全民電商時代淘寶第一村神話不再
? ? ?吳宗滿是國內最早從“竹炭”產品上看到商機的人。2006年,他帶著老家的竹炭生意來到了青巖劉,成為了第一批進駐淘寶村的網商。“當時快遞沒有現在這么發達,青巖劉背靠江東貨運站,交通非常方便。”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農民房分散的結構無法滿足倉儲的需求,最終從青巖劉搬了出來。
? ? ?和吳宗滿一樣從淘寶村搬出來的成熟網商近年來不計其數,而現在在青巖劉的網商也多數沒有常駐的打算。章柏賢說,“我不會一直在這里,農村畢竟只能滿足居住功能,很少有資金進來,場地限制也很大,做大了總是要出去的”。
? ? ?場地、資金等因素限制了大賣家的發展,而對于淘寶村眾多創業者和小賣家而言,“全民電商”時代的白熱化競爭是青巖劉面臨的最大沖擊。
? ? ?在今天的義烏,電商已不是個新鮮詞匯。在這座“全球小商品之都”,即使是連電腦都不會用的經營者,也趕上了電商的末班車。著力于將實體店鋪搬上網絡的“義烏購”現在已有14萬注冊用戶,總商品數量近120萬。面對海外用戶的義烏購英文版和阿拉伯語版也將在近日上線。
? ? ?據介紹,義烏國際商貿城也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創業項目的支持與培訓,做到一定規模甚至連租金都可以免掉。
? ? ?相比之下,青巖劉現在更多是作為一個孵化基地而存在。劉文高近年來一直在著力打造“網貨超市”,只要帶上一臺電腦,哪怕沒有貨源、不知道怎么做網頁,都可以通過這個“超市”提供的產品、數據包直接把網店開起來。
? ? ?藍海變紅海電商創業成功難復制
? ? ?今天的青巖劉與全國其他13個“淘寶村”一樣,面臨的是一個人滿為患、競爭殘酷的創業環境。
? ? ?“無數年輕人紛紛涌入電商領域,100個創業者里面有七八十個是去做電子商務,而幾年后一半以上都是賠錢的。”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電子商務的藍海已經變成了紅海,搭上首班車的成功經驗都是特殊時代的產物,他們的成功再難復制。”
? ? ?據介紹,國內電子商務最初靠先發優勢、人無我有而批量造富,后來逐漸演變成價格戰,再演化成服務與信譽的較量。現如今,人們網購的需求從集市地攤型轉向了商城型。
? ? ?“已經有品牌效應的實體店鋪上網后逐漸超越原生網店,淘寶村那種傳統的‘小而散’混批模式會不斷弱化。”
? ? ?青巖劉走出的很多成功商人早已“先知先覺”,吳宗滿在賺夠第一個10萬元時,就拿出了8萬元為自己的竹炭產品注冊了“竹虎”的品牌。現在,他線下交易的份額要遠高于線上交易,網絡成為了他的一種宣傳手段。
? ? ?不過,淘寶村的“操盤手”劉文高仍然認為,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在青巖劉的創業經驗是年輕人的基礎課。“電子商務需要大量專業人才,要靠培訓也需要實際操作,100人創業有20個當了老板,80個不成功的反而是現在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