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5%的股份換來三位戰略投資者,順豐開始跳出馬云的“電商包圍圈”但另一方面,雖然順豐在多個業務板塊進行了不同的嘗試,但順豐未來的業務格局究竟如何,也許王衛自己都沒有定論。
● 用25%的股份換來三位戰略投資者,順豐開始跳出馬云的“電商包圍圈”
● UPS的中國版或許是順豐模式的最佳注釋
不接受外來投資,不考慮上市,這似乎是順豐速運創始人、總裁王衛過去給自己劃定的兩個“戒條”。如今,戒條已經被打破了一半。2013年8月中旬,元禾控股、招商局及中信資本等機構以總體投資不超過順豐25%的股份,成為順豐的新股東。這令業界猜想無限,順豐會考慮上市嗎?但這一猜想很快被事件各方證偽。“就我所知,這次注資并非IPO性質的投資。”一位參與該投資項目的相關人士向本刊證實。

需要王衛發工資的員工達18萬人
注資之際,正是中國快遞業風云變幻、暗流涌動之際。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快遞行業這一細分市場逐漸由過去無人問津變成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各路資本紛至沓來,在“國家隊”EMS正式啟動IPO計劃之際,業內人士披露,民營快遞公司中的中通和全峰快遞也分別制定了自己的IPO時間表。在此時,順豐“注資、但不上市”的舉動更加顯得意味深長。
順豐副總裁王立順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順豐接受資本是“順勢而為”。有業內人士透露,王衛與元禾控股的老總三四年前就已經相識,但彼此當時還只是客氣的寒暄,誰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成為合作伙伴。
按照時間推算,4年前正是2009年前后,經濟危機肆虐,中國民營快遞業遭遇一輪大洗牌,由于競爭激烈同時利潤微薄,許多中心快遞公司紛紛倒閉,幾大巨頭中,四通一達與順豐也都面臨困境與轉型壓力。
4年后,幾大民營快遞巨頭的路徑選擇漸漸各自清晰。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淘寶件開始成為華東四通一達的主要業務來源。這一方面幫助四通一達漸漸走出了經濟危機的陰影;另一方面,也使得這些以加盟制為主要業務模式的快遞公司,對淘寶件的依賴漸漸加深,欲罷不能。業界曾流傳說淘寶件在華東某些快遞公司的業務占比高達80%,一位業內人士稱這種說法“夸大其詞”,但他也承認,“最保守的估計,占比也在60%左右。”
換句話說,一旦失去淘寶件,很多快遞公司的生存或許都成問題。正因此,馬云在2013年推出“菜鳥網絡”,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幾家快遞公司不過是1%的“象征性入股”,但這幾個1%對于菜鳥網絡卻意義重大,“有快遞公司的背書,菜鳥才能以建倉儲物流的名義拿地。”知情人士指出。
這也是順豐王衛始終對馬云“保持距離”的原因。追溯順豐的發家歷史,這是一家靠“商務件”(注:商業函件)起家的快遞公司。在“商務件”與“淘寶件”的關系上,順豐一直心存警惕。雖然順豐也認識到,電子商務的大勢不可違。順豐工作人員表示,電商包裹的增長也是很迅速的。但基數之低或許令人咋舌——過去,淘寶件在順豐的占比只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