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上市了,可喜可賀,至此姚勁波已成功帶領兩家公司美國上市,直追帶領三家公司登陸美股的季琪,在中國互聯網圈子里也算是比較少見的樣板了,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但姚勁波最近表示過,他最崇拜的企業家是馬云,馬云正在做的事情,與他將要做的事情很像。58同城要當下一個阿里巴巴的意思,溢于言表。

58同城
如果你翻開58同城的發展史就會發現,這家公司未來能發展成什么樣子還不清楚,最起碼過去是同阿里巴巴沒什么關系的,58同城業務的核心動力,是來自百度。某種程度上,58同城只是百度的一個中間頁,其基本商業模式就是通過SEO獲得或購買百度生活類服務的關鍵詞流量,再用高價批發給廣告主,只不過這個中間頁并不屬于百度罷了。
58同城原本不會等7年才上市的,只是中間走了彎路,耽誤了時間而已。當初分類目錄興起時,都被一個共同的名字給害了,craigslist。58同城想要模仿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分類目錄,但不成功,主要原因還在于一些客觀條件上的差異。Craigslist動手早,google出現之前就有了,早已奠定自身的市場地位,并培養出用戶習慣。但對于比其晚了十幾年才出現,且目標為塑造商業模式并成功上市的58同城而言,時間顯然不等人。
在調整方向之后,58同城又把精力放到線下,結果發現這同樣不是一條坦途,燒錢太猛。分類目錄搶的只是報紙中縫和廣告版的業務,根本探索不出能使高額投入獲得回報的商業模式。于是,58同城又轉回來了,專心做小企業廣告。當然了,這個模式與craigslist差距也還是很明顯的。在Craigslist上投廣告的并不都是小企業,個人也很多。個人用戶所帶來的長尾流量,使得這個網站不需要為流量獲取投入太多金錢,但craigslist的長處正是58同城的短板,不想辦法獲得流量,向小企業收錢的商業模式也無法成立。于是,58同城傍上了谷歌和百度,后來谷歌走了,最大的支持者唯有百度一家了。
百度是最大的長尾流量集散地,除了為百度自身的商業模式服務外,還會有很多閑置流量輸血給了合作伙伴的網站。這批網站有的通過SEO,有的通過購買,有的則是談錢傷感情由百度主動進行流量傾斜,都從百度長尾流量中獲得利益,逐漸壯大起來,還借此出了一批上市公司,之前上市的鳳凰網還有剛剛上市的58同城,都是這么起來的。對網站而言,不管怎樣還是流量為王,流量獲取后變現成收入仍是第一要務,這是繞不過去的核心商業邏輯。想到有些主旋律網站70%以上的流量來自百度,還能賣點廣告賺點錢,不由得讓人感嘆,跟著百度混還是有肉吃的。
58同城也想過別的辦法減少對百度的依賴,例如打廣告,搞社會化推廣等,但成本極高。那年與趕集網血拼廣告搞double down投入,最終弄得死去活來,受傷不淺。58同城未來要成為阿里巴巴,還是有個流量獲取問題存在。阿里花了大錢自辦流量,到目前為止已成熟了,這個58學不來,也建不起,再說時間上也來不及了。在生態沒建立起來之前,58同城仍將主要依賴百度流量過日子,這從戰略上來說也是蠻危險的,不過好在百度沒意思進軍分類目錄,這個項目在內部討論幾次后已被否決。
58同城曾在2010年參加了百度聯盟的“互聯網創業俱樂部”,從流量分成上獲益匪淺。百度給合作網站帶來的穩定的流量,隨后百度聯盟將其變現為分成收益,這等于是直接將運營效果轉化為流量變現收入,而且整個過程可以在相關工具的支持下做數據分析,統計轉化率和收入來源。58同城這樣的企業,最怕的就是投入和產出之間的模糊關系,在百度的支持下,投入多少產出多少一目了然,對其產生依賴是順利成章的事情。
但未來,情況可能不會有那么簡單了,因為讓百度總那么長時間被動輸血,也不是個事兒,百度也在考慮把這部分流量進行商業化的問題。最近百度推出的商業知心項目,正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設立的。
商業知心其實是把某個領域的內容資源集合在一起,如教育、醫療、金融,本地生活等,實現一種更為智能化的搜索結果,有些類似于知識搜索。這樣做的結果有兩個,一是完善了用戶體驗,用戶需要知道什么找到什么,只需發送更少的搜索請求,花費更少的時間。第二,百度知心將成為中間頁的入口,這里面有可能形成的商業模式,明顯要比直接涉足中間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百度商業知心已經把旅游關鍵詞打包給了去哪兒,每年提供20多億的瀏覽量,成為支撐去哪兒商業模式的核心支柱,并將其推上市。當然,去哪兒是百度的親兒子,自然是要給自己人的。其他的如游戲和電商,在商業知心那里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如果百度決定把生活服務打包給了誰,58同城該怎么辦?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58同城顯然是最有資格從百度那里獲得這一權益的公司,但如何獲得,什么價格,這里面就大有學問了。在58同城成為阿里巴巴之前,最好還是先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