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還未到,綜合電商平臺當當因為像往年一樣繼續向商家收取高額“雙11促銷費”,而遭遇商家的強烈反彈。
日前,有當當網(8.24, -0.09, -1.08%)的商家向媒體爆料稱,當當網已經向商家發函,要求商家繳納“促銷費”,盡管在函件中沒有注明“促銷費”的數額,但當當的銷售人員通過QQ通知商家,需要繳納5000元的“促銷費”。
由于天貓、京東、蘇寧、國美等電商均表示在"雙十一"不收取促銷費,因此,當當的“特立獨行”,自然遭到商家的強烈抵制。很多當當上的商家對當當強制收取促銷費的做法表示不滿,有律師指出,當當此舉涉嫌違規。記者就“促銷費”一事致電當當,當當方面僅僅以“不予置評”回應。
當當連續三年收“促銷費”
日前,在當當網上做圖書生意的周先生向媒體爆料稱,其在10月上旬就收到當當網發來的《當當網14周年活動邀請函》,而這份邀請函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商家準備“促銷費”。周先生透露,去年的邀請函上,注明是要繳納一定的“返點”充作促銷費,而在今年的邀請函上,“返點”選項已經刪除,取而代之的是“促銷費”。
不僅僅是周先生,廣州一家本土服裝品牌的財務總監謝先生也告訴本報記者,他們也收到了當當的邀請函。“我也注意到從返點到促銷費的變化。如果按返點收取促銷費,商家賣得多,出的促銷費就多點;賣得少,出的費用就少點,相對比較公平。但這次卻是直接收促銷費,與生意好壞無關。風險更多由商家承擔了。”
據悉,當當并沒有在邀請函上直接注明促銷費的數額,但當當的銷售人員通過QQ通知商家,促銷費用為5000元。廣東紅棉律師事務所律師彭周告訴本報記者,如果雙方在簽訂入場合同時沒有促銷費的相關約定,而當當又沒有征得商家同意,就強制性單方收取這一促銷費,就涉嫌違背《合同法》。
這不是當當首次收取促銷費。2011年,當當為“雙11”和店慶促銷(當當店慶也在11月),號稱投入5000萬元做促銷廣告。為此,當當向每戶商家收取500元的促銷費;2012年,當當號稱投入8000萬元做促銷推廣,并向商家收取高達5000元的促銷費。需要指出的是,當當的收費對象是第三方商家,自身經營的圖書和電子產品則不需要交納。
在當當上開店的第三方商家數量,在2012年的時候是3600多家,當當網CEO李國慶在今年9月8日于廣州舉行的當當網平臺招商大會上透露,當當2013年的招商力度加大,目標是新招納超過4000個優質商家在當當開店,從而使平臺商家總數達到近8000家。如果按照5000家商家計算,每家5000元促銷費,那么當當收取的促銷費總額將達2500萬元。
商家質疑當當促銷力度
為了搶占“雙11”電商促銷高地,各大電商平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大打促銷戰,各類“雙11”促銷廣告早已占據了地鐵、電梯、戶外廣告牌等傳統宣傳陣地,網絡上“雙11”的促銷廣告更是鋪天蓋地。
然而,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目前如火如荼的促銷宣傳大戰中,天貓、京東、國美、1號店等綜合平臺的推廣力度最大,一些垂直類電商也頻繁在各類媒體上亮相,但當當的推廣廣告卻并不多見。
“別人的推廣廣告鋪天蓋地,你說你在哪里看到過當當的推廣廣告?從去年開始我就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今年還是這樣。當當去年號稱燒了8000萬元廣告費,今年估計數字會更高。但這些錢都花到哪里去了?這個可能只有李國慶自己心里清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廣州某服裝品牌財務總監謝先生抱怨道。
記者從京東、國美、天貓等綜合類電商平臺了解到,這些電商平臺的推廣費都是自己掏腰包,而不需要參加促銷活動的商家出促銷費。知名IT評論員賈敬華告訴本報記者,當年蘇寧、國美實體店收促銷費,受到商家的極力抵觸,證明這一模式并不得人心。如今綜合類電商平臺很多,天貓、京東等都很強勢,當當卻獨自收取促銷費,商家很可能會用腳投票。
記者就當當收取促銷費一事致電當當網市場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當當對此事不予置評,不便接受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