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銷持續火爆,使得更多的保險公司加入今年的“雙十一”戰團。包括平安、泰康、生命、國華、海康等近30家壽險公司和中介在淘寶開設銷售旗艦店,銷售包括萬能險、意外險、健康險在內的多種產品。為了迎接“雙十一”購物節,大多數壽險公司還在網銷渠道開發專屬產品,高收益成為這些保險網銷產品的主打。
事實上,互聯網理財產品打出高收益旗號似乎成了標準動作。今年,多家保險旗艦店紛紛為其保險產品標上“高預期收益率”,5%的年化收益率已經成為網絡理財產品的 “入門價”。如國華人壽今年推出國華2號增強版萬能險,收益為5.2%;信泰人壽推出懶人理財寶,綜合收益5.7%;華夏人壽的搖錢樹,1年起預期年化收益率5.5%。
生命人壽“雙十一”專供產品“E理財萬能保險”,該產品千元起售,號稱7.12%收益率,額外贈送保額100萬元的航空意外險。不過,宣傳中的7.12%收益率其實是由預期收益率5.32%和1.8%的集分寶積分合計而來。此外,國華人壽的華瑞2號則直接宣傳“7%預期年化收益率”,并保底年化結算利率2.5%,成為目前預期收益率最高的保險理財產品。
除了理財類保險產品,車險也是網銷的必爭之地。今年以來,人保、平安、太保三大財險公司在車險上對陣,都將線上和線下結合起來。“價格比線下再低15%”已經不是最大賣點,在網絡促銷的競爭中,拼全國網點、拼救援體系,送集分寶,送酒后代駕、行車記錄儀等促銷手段紛紛上陣。
有專家指出,保險保障本應該是保險產品不同于網絡“余額寶”之類理財產品的地方,但是在“雙十一”的拼收益大戰中,保險產品的這些特點展現得并不明顯。雖然不少網銷險種的起售點很低,但消費者還是應該理性選擇,不要過度為高收益所吸引。
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相關人士也表示,消費者選擇網上投保,一定要選擇正規網站。在找到正規網站后,要看清保險條款,包括具體的保險利益、保障責任、除外責任等。在拿到保單后,要看清條款中有關保險利益、除外責任、免賠天數(免賠比例)、觀察期等特別重要的內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直接通過客服電話咨詢。
同時,要核實保單的真偽。電子保單與紙質保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網上成功投保后,一定要注意保單的生效時間。網絡投保最大的優點就是全程自助,這其中也包括保單生效時間,對于購買了旅行險的消費者來說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