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商務部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沈丹陽回應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改革方向、電商“雙11”表現及傳統零售業轉型等熱點問題。他表示,“雙11”期間一些商場主動放低身段甘當試衣間是順勢而為,傳統零售業和互聯網經濟應融合發展。
點評
雙11熱潮電商銷售呈四大特征
自2009年以來,每年的“雙11”都是整個網絡零售市場的營銷熱點,且成交額年年走高。今年除淘寶、天貓之外,京東、蘇寧易購、亞馬遜、國美在線和當當網等電商平臺也紛紛加入到促銷行列。
“不過除了銷售數據,商務部更關注的是從這一天的銷售中所反映出的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的走向及可能存在的問題。”沈丹陽指出,“雙11”當天我國電商銷售呈現出四大特征,并有可能成為今后的發展趨勢。
首先,促銷規模進一步擴大。不僅參加企業數量增加,而且種類從綜合B2C企業發展到垂直B2C企業,從純線上市場延伸到線下賣場,商品類別也從實物商品擴大到服務和虛擬商品。
其次,多家電商都選擇借助無線平臺擴大銷售。據統計,手機淘寶8小時成交額突破20億美元,是去年無線端當天成交總量的2倍。易迅利用騰訊的微信作為支付平臺,截止到11月11日下午4點,微信賣場下單接近4萬單,占全部訂單的15%。
第三,許多電商積極推動O2O模式,讓消費者在線下體驗和選擇產品。
最后,為了保證貨物運送時效,主要網絡零售企業和物流公司都提前制定了對接和應對措施。據統計,各快遞企業“雙11”全天共處理快件6000多萬件,比去年翻了一番,整個服務保障運行仍然比較有序、規范。
激勵
傳統零售業銷售增長同樣不俗
“今年‘雙11’的銷售業績對傳統零售業沖擊巨大,但更多的傳統商家選擇順應形勢,一些商場主動放低身段甘當試衣間。”沈丹陽說,“傳統零售業對互聯網經濟從碰撞、抵制、競爭到現在的逐步融合發展,呈現了順勢而為的發展趨勢。”
不過沈丹陽指出,盡管電商表現搶眼,但大型的傳統流通企業依然不容忽視。據商務部了解,部分大型流通企業借助電商“雙11”優惠活動也開展了線下促銷,并且促銷時間早,優惠力度大,新品、新款多,進一步發揮了實體店體驗性強、服務直接等方面的優勢。據商務部對全國500家主要零售企業的監測,11月上旬,家電、金銀珠寶類商品日均銷售額比10月下旬分別增長了11.1%和7.4%,說明傳統流通企業的銷售增長情況同樣表現不俗。
“我們認為,網絡銷售和實體店銷售方式各有特點、各有優勢。無論何種業態,只要順應消費發展趨勢,保障商品質量,提升服務水平,公平競爭,都會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沈丹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