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除戰略入股新浪微博、高德軟件外,投資項目還包括友盟、陌陌,對UC瀏覽器的增持,以及旅游社區窮游網、音樂社區蝦米網、旅游移動APP在路上等。梳理來看,阿里的投資動作主要圍繞產業鏈縱軸來展開。在地圖、開發者數據、平臺入口、移動社交和O2O領域均有涉及。
盡管在移動領域,阿里巴巴今年已拿下新浪微博、高德等眾多項目,但馬云仍然很急。如何止住騰訊微信在O2O和移動支付上對阿里的沖擊,儼然成為整個阿里巴巴最嚴峻的話題。
移動端威脅
湯和松表示,通常戰略投資者在做出一項投資決策前,會先問自己為什么要收購?是要技術,要產品,要渠道,要用戶,還是要加強競爭壁壘,以及選擇怎樣的戰略切入點?
而對于阿里巴巴來說,除了已布局的移動生態之外,眼下顯然最重要的是在移動社交領域的資源補充。阿里巴巴為何要在移動社交領域展開大舉動投入?因為已經感受到了騰訊未來在移動O2O和移動支付領域所能給阿里巴巴帶來的潛在威脅。這個威脅已在幾日前騰訊總裁劉熾平的發言文章中感受出來。而阿里巴巴核心高管對此也感到萬分焦慮。
焦慮在哪?微信平臺已積累了大量公眾號和服務號,一個形象的例子是,未來用戶通過一家線下商場店鋪的公眾號用語音表達自己想要的商品,并通過微信支付,商場收到信息后直接上門配送。而在這整個交易鏈條當中,天貓或淘寶的平臺已在微信構建的交易閉環之外。
這當然是一個較為極端的假設。但作為阿里巴巴來說,移動戰略必須提速。今年“雙11”,天貓平臺的交易額已達350億元,京東為35億元,騰訊電商(易迅+QQ網購+微信閃購)則接近10億元??梢哉f,在PC端電商領域,天貓已取得了較為明顯的優勢。但在整個零售領域,天貓乃至整個阿里巴巴的交易額仍只占3.5%。這意味著,國內電商的戰場遠遠沒有結束,而移動、線下領域,才是更重要的金礦。
要滲透線下,布局O2O,就得先有移動入口級產品。而阿里巴巴在電商業務上的流量平臺模式,也導致其業務較京東來說,更易受移動流量的影響。而目前,微信已為騰訊拿到了一張移動“船票”。在這個意義之上,在PC端遠不及阿里的騰訊也極有可能借助移動渠道,來打破阿里在整個電商上的格局。
阿里巴巴三張牌
第一張牌,“來往”,只是對微信的正面進攻。除了產品功能的細微差別之外,阿里賦予“來往”的戰略意義,就是與微信正面對正面,硬碰硬,火炮會夠猛,具有更強的牽制力。
在市場策略上,“來往”的娛樂營銷會加大投入,硬廣投放會增加“來往”內容,電商資源會大量涌入,話費補助也會更猛。在產品上,“來往”的公眾賬號也在開展。一是天貓平臺上有線下店的品牌商家,二是淘賣家,三是數字媒體內容,四是天貓、淘寶暫未覆蓋到的線下商戶。其次,是開放平臺。微信目前只接騰訊自己的手游。而“來往”可與更多的手游公司進行聯合運營,以增強平臺粘性。此外,是與新浪微博ID賬號的打通。
第二張牌是支付寶錢包。“來往”是正面進攻,支付寶錢包是側面包抄。與“來往”走用戶關系不同,支付寶錢包是從移動支付的角度來進行切入移動領域。目前,支付寶錢包正在逐步淡化其支付的工具屬性,不斷擴充開放平臺生態,接入本地商戶服務,并開放數字媒體類公眾號,也極有可能接入手游。這一目的在于通過平臺化措施,來將其產品粘性化,生活化。而其優勢在于支付產品的用戶特質決定了其付費轉化率要比其它產品高。這也是吸引商戶入駐的主要原因。
第三牌是投資布局。目前沒被BAT拿下的好項目還有,大眾點評、趕集網、豌豆莢。大眾點評和趕集網有較多的線下商戶資源,豌豆莢在應用分發能力上不輸于91。這些都是阿里可以打出的收購牌。豌豆莢可以給阿里的移動產品帶來下載渠道上的優勢。別忘了,現在軟銀是豌豆莢的大股東。而大眾點評和趕集,如果阿里能夠完成戰略投資,都將能與來往、支付寶錢包、阿里控股下的高德地圖等發揮深度協同作用。當然,還是要看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