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要注意整個商業的發展形勢以及國家的政策引導,同時要看清自身的優勢和強項。
圓桌嘉賓:
1、一達通CEO魏強
創業熬的過程很痛苦,但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如果“熬”得起,就一定會收獲“愛”。
2、酷漫居CEO楊濤
創業者要抓住目標客戶群體的剛性需求以及細分市場,才可能會迎來一個比較大的增長爆發點。
3、壹號土豬聯合創始人黎小兵
我不贊同大學一畢業就創業,建議先去非世界500強公司打工學習。
4、埃沃CEO何冠斌
創業者要注意整個商業的發展形勢以及國家的政策引導,同時要看清自身的優勢和強項。
“對話激情燃燒的創業家”———由南方都市報和中國電信廣東公司聯合主辦的南都創富論壇活動于11月23日在廣州舉行,四位來自食品、服裝、家具和外貿等不同領域的創業家就創業是否要“觸網”、如何度過漫長創業積累期等話題開議。壹號土豬聯合創始人黎小兵不建議大學生畢業后便創業,在創業切入的選擇上,亦認為傳統行業創業機會要多于互聯網。埃沃創始人何冠斌認為,創業必須要緊跟國家政策和商業社會的發展趨勢。
服務業仍是創業主戰場
南都:互聯網已經成為創業者最為活躍的領域。這是否意味著傳統領域已經一片紅海,沒有太多創業機會?
黎小兵:當下很多年輕人在創富、創業的過程中,都把目光聚焦在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上。這往往給創業者造成一個印象,只有在互聯網上才是創業者的天堂,才是創業者的主戰場,互聯網就是一切。
坦白來說,單純靠互聯網賺錢的企業有多少?諸如馬云等這些成功的企業家能有多少?雖然說互聯網也產生了幾個億萬、千萬、百萬富翁,但是太少了。但回頭卻可以看到,傳統的企業仍然在保持著高速的增長。大部分成功的創業者還是來自餐飲等傳統的企業。所以建議創業者不要受到誤導。
有人可能要問,創業初期,開一個檔口會不會太小?其實我們做土豬生意的時候,剛開始也只有7家店。現在大約700多家。我想,不要嫌棄創業切口小,只要專注去做,機會還是很大。
未來,農業的機會點可能就在品牌導向、規模導向、低成本導向、特色導向。我們的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大概只有40%左右,與發達國家的70%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各種各樣的專業化、特色化、高科技化的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將是未來創業和發展的主戰場。但對于傳統行業來說,是不能排斥做線上的可能性,這是一種趨勢。比如,以后我們的豬肉也一定會是在網上配送,現在在北京已經跟配送公司進行洽談。
找剛需做長尾
南都:傳統企業“觸網”會發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魏強:一達通是將外貿的服務從線下搬到線上,從傳統的人工搬到流程化、服務化。將信息化的技術、互聯網技術注入到傳統服務,從而整個公司發生了徹頭徹尾的變化。
從服務的角度來講,傳統的服務同行們一般只能做本地企業和個別領域的企業,比如機械、服裝進出口以及相關配套。但是信息化以后,行業被突破了,地域被突破了,所以當外貿遇到互聯網,便可以找到全中國所有的外貿行業,現在一達通服務的商品里面有67種產品,突破產業和地域,這樣的情況下就實現了互聯網經濟的陣地流量無線擴大,將原來服務的應收點從傳統簡單的服務上升到流量。
楊濤:我建議創業者選擇用戶剛性需求的細分市場,這樣才可能會迎來一個比較大的增長爆發點。我們在創業初期,圍繞整個兒童產業認真做了消費者的調研,發現所有的孩子有一個共性,就是離不開動漫。于是我們花費了相當多的資金,去跟迪斯尼等世界品牌談合作,現在看來,這些錢用在了刀刃上,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另外,我們發現80后父母的購物習慣是在互聯網上了。只要也能提供相應的保障和服務,消費者很喜歡在網上購買。消費者這些習慣的改變,就要求我們的公司也應該從傳統的制造性企業,逐漸朝文化創意產業的公司轉型。
目前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的欲望和習慣已經形成了。我們覺得至少在青少年兒童的用品,特別是在兒童家居的領域將有更大的空間,不僅增加線上銷售,還會增加線下體驗。傳統行業機會非常大,如果這個機會再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很有可能迸發出新的商業機會。
先打工再創業
南都:都說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但創業漫長的積累期也是非常難熬的。創業者該做好怎樣的思想準備,又該如何縮短這個“痛苦積累期”?
黎小兵:我覺得創業就是個“痛并快樂著”的過程。創業者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記得當時剛剛創業的時候,正準備生我的女兒,當時湖北武漢的辦事處與經銷商的合作一直不能談妥,我派了很多人過去都不能搞定。最后我趕了一夜的火車,挺著大肚子出現在他面前時,他看到我非常驚訝,他就說:“你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
給大家一點建議。如果想盡可能縮短這個漫長的積累期,或者稱之為痛苦期,首先,在創業前期要明白,在選擇某個行業的時候,要考慮到是否有戰略優勢,怎么從一個紅海里找到藍海。
我們準備做豬肉生意的時候,就發現,從養殖到終端其實是割裂的,沒有品牌。當豬肉流通到了小商販的手上,萬一出現問題的時候,都不知道找誰,所以我們決定做豬肉的品牌。這也是所謂的從紅海里找到藍海,也是戰略優勢的一部分。
第二要看是否在這個行業里有持續創新的能力。
當壹號土豬推向市場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山寨品牌相繼出現。當這些人來競爭時,就要看如何完善、改善自己,如何培育創新能力?坦白說,這些品牌進來以后,壹號土豬的市場的確有所下滑,但是時間長了,確保品質后消費者還是會回來,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養豬場等產業鏈。
第三點創業的時候,我不贊同大學一畢業就進入創業行列。建議這些畢業生可以先去給一些發展不錯的公司打工,但是建議不要去世界500強公司,因為你去那里只是一個螺絲釘,不可能了解所有的東西,你去只能做生產。但在大企業可能接觸不到的東西,在小公司可以接觸到,這也為你以后的創業打下基礎。
何冠斌:對于所有的創業者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有兩個東西要考慮非常清楚。
第一是趨勢。創業者要注意整個商業的發展形勢以及國家的政策引導,觀察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在哪里?我也是對這兩個問題深思熟慮才邁開了創業之路。現在越來越多人討厭撞衫,越來越追求獨一無二的款式,在這種需求越來越強的時候,我認為定制化服裝可能就是未來的趨勢。第二是看自身的優勢和強項。當我們選擇了行業,就無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互聯網這一趨勢。我們可以用互聯網的傳統思維做傳統行業。
創業需要DNA
南都:回顧整個創業路,您認為創業路上什么態度最可貴?
楊濤:創業是講究機遇的。我認為“堅持”最為重要。我大學畢業在學校當了老師,當了老師之后,我覺得不是真正最適合我的職業,最后當了公務員,當了公務員沒有辦法接受公務員沉悶的環境,我覺得自己應該闖一闖,所以我進入了民營企業。
現在看來,創業是需要基因的。我第一次創業是做辦公家居的公司,當時我跟我的小伙伴,拿了2萬塊錢開始創業。但那時我們的生意大都是通過關系、通過吃飯拿下來的,通過這些不確定的因素換回來很沒有安全感。讀M BA時,我慢慢地學會什么是品牌,什么叫做企業。酷漫居動漫公司是我的第二次創業,開始時甚至沒有經過調研市場就直接進入兒童家居的產業。結果一年半時間虧了一千萬。當時整個企業入不敷出、合伙人離開,怎么辦?唯有堅持。記得我們最慘的時候,是6個月沒有發過工資,當時只有一個信念,我們覺得動漫和兒童家居結合,一定會有出路。
魏強:創業的過程可以用“梅花香自苦寒來”來形容。總結為兩個字:第一要“熬”:“熬”是漫長的,在這個看不到盡頭的創業過程中,但創業者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實力;第二個是“愛”,創業要充滿愛;如果熬得下來,就一定會收獲“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