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最近,太原唐久超市有限公司在京東商城開了自己的網上大賣場。零售業與電商的結合無疑是現在很多商家都看重的一種銷售模式,它帶給商家的是無限的遐想,帶給消費者的是便捷與不同于傳統購物方式的體驗。但所有這些理想的概念到底在現實中應該怎樣詮釋,怎么利用與發揮,把握其中的奧妙恐怕才是制勝的法寶。
電商不可小覷已成發展趨勢
快捷、便利、高效應該是現代社會人們對于生活狀態的一種追求,而電子商務恰恰實現了大家這樣的預期。
山西省零售商行業協會會長胡守楨說,可以肯定的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個大的方向。電子商務通過幾年的飛速發展,現在人們對于網購已習以為常,因此,對于今年天貓350億元的銷售額人們沒有表現出像去年那樣的驚奇。
同時,胡守楨也認為,這種快速的發展,也會反映出一些不足與問題。比如突擊一天消費,購買力是上去了,但這其中是有利有弊的。各個商家的物流和快遞的配備都是以正常情況進行的,突然涌入這么多的業務,能不能承受?此外,商品的質量以及購物平臺各個環節的系統工程建設等等都要受到考驗。
曹先生為多家電商做過運營,在他看來,電子商務還會快速發展,因為對于商家和消費者來說都是利大于弊。據相關機構預測,購物網站的注冊人數未來兩年還會快速遞增。對于消費者來說,電子商務和微信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消費工具。
不管怎么說,電子商務發展的大趨勢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其中的細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一些調整,從而更接近于合理與科學。
電商優勢多多眾商家忙加入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更多的商家已將電子商務納入自身的戰略發展計劃中,其中越來越多的商家開通了線上銷售平臺。
太原唐久超市有限公司對于消費者來說并不陌生,社區、學校、街巷隨處可見的唐久便利店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體現了其便利的真諦。而如今其在京東商城開了網上大賣場,可以說是自身發展又跨出了一步。
據其工作人員介紹說,門店的品種少,主要是滿足顧客應急需求。而網上的品種全,可選擇的余地也大,是滿足客戶家庭生活計劃需求的。而且與到超市購物相比,不用排隊、也不用為搬重物而煩惱。
進入唐久網上大賣場可以看到,眾多的商品分類清楚,還有幾種促銷商品,和一般超市的線下經營方式類似。而且購物達到一定數額可以免費送貨,這也省了消費者為購物舟車勞頓的辛苦,的確算得上是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
其實,早在2011年,我省一家知名零售企業就曾開通自己的電商平臺。其相關人士表示,因為公司發展這么多年,知名度已經具備,建設自己的平臺也是要好好利用這來之不易的品牌效應,不想就此浪費,后來因為自身發展的調整,2012年年初暫停運營。但她同時表示,未來會根據自身的整體發展方向再做調整,不排除恢復以前的線上銷售。因為電子商務是一個大的必然發展趨勢,如果有自己的網站,勢必會從本土向外發展,這也是公司整體的發展戰略之一。
除此之外,美特好電商部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正在抓緊時間籌備上線事宜。
方式取長補短全新購物體驗
線上與線下雖然一字之差,但其所產生的意義卻非一兩個字所能概括。
對于商家來說,所有的努力無外乎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為自己帶來更大收益。所以,在準備選擇電子商務這樣的銷售模式的時候,商家也需要對自身做一次“體檢”,查疏補漏。
曹先生說,消費者選擇線上購物,因為不能親自看到商品,所以商家一定要誠信經營,既要質優,還要有價格優勢,也就是商品要極具競爭實力。此外物流配送也要跟上,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網購的快捷。
胡守楨說,零售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和資源,找準思路和方法。這樣兩種銷售方式取長補短,才能實現方便消費者、促進銷售的想法。因為買不買、買多少是一種市場行為,只有創造更好的購物方式才能吸引消費者入場。
比如說如果消費者下樓就可以買到所需物品,那肯定不需要網購,因為送貨時間不是及時的。如果能方便到一個電話或者鼠標輕點就能送上樓來,那對于消費者來說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要創新銷售模式,突出自身特點。
曹先生表示,做電子商務也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畢竟對于賣家來說,銷量是關鍵,再好的產品沒有消費者,那都是空談。所以只有銷量上去了,轉化率才有可能提高,而且也只有通過好的運營管理和專業的分析師的參與,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所表現。
線上線下扶持推廣效果明顯
線上、線下銷售的都是商品,但線上銷售還有一個不同的特色就是對商家的宣傳作用。
曹先生說,如果實體店發展得不錯,貨源好,有資源,優勢明顯,應該嘗試線上銷售。這種模式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在銷售的同時對自身也是一個宣傳,可以擴大受眾面,網絡推廣的效果是很顯著的,有人將這種推廣方式比喻為病毒式傳播。
而且現在手機上網快捷便利,消費者在看到一些廣告后,如果感覺不錯,愿意購買,馬上就可以買到,不必再像以前一樣還要跑到店里。這樣對商家來說很容易抓住機會,達成實質性的銷售業績。
其次,通過推廣,也可以給實體店帶來人氣。線上、線下銷售互相結合,相互扶持,受益的終究還是商家。
胡守楨認為,一種模式之所以成為趨勢,自然有它的優勢所在,如何利用好這種優勢,在轉變觀念的同時也要堅持市場化的運作。選擇線上、線下同步的經營模式,既能資源共享、又能優勢互補。
市場有需求,自然生命力旺盛,否則就需要即時改變思路和方向。消費者的供需能力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命力,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開店沒人買,說明經營策略存在問題,就需要即時調整。
考慮自身特點找準發展平臺
胡守楨認為,線上銷售的平臺怎么選擇也是需要探討的,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有的企業自己搭建獨立平臺,有的會加入現有網上商城。
如果是建設自己的線上銷售平臺,就必須事先考慮好風險因素,做好防范措施,確保生命力的長久。這就要做好各項預算,比如各個環節的合作成本以及支付平臺、物流配送、工作人員經營管理的費用。一般情況下費用和規模成反比,規模也是最基本的根基,取勝的決定因素。
曹先生表示,選擇電子商務平臺的時候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建設自己的平臺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實力,風險因素不容忽視。因為成長是需要時間的,經歷這個過程也需要很多考驗,但未來卻還是個未知數,所以要做到心中有數,是否有足夠的承受能力。選擇成熟電商平臺,就要結合自身經營特點與未來發展方向。
胡守楨說,建設自己企業的電商平臺,也需要進行市場調查,確定規模,做好預測,在計劃內的時間里能不能實現預計的效果,成長期過長,資金等各方面能否扛住。
胡守楨舉例說,有家企業經營效益不錯,也有自己的獨特經營思路,后來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線上銷售,連續賠了三年,雖然一年比一年少,但上千萬元的資金投進去不見收益也是對經營者的極大挫傷。后來經過分析、查找原因,重新尋找思路,第四年開始有收益而且逐年上升。而另一家零售企業同樣是通過自己的平臺線上銷售,但沒有堅持多久就結束了,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記者后記:不是簡單模仿
再好的預言家都難以準確預言今天電子商務的發展,再好的商家都不得不承認電子商務的優勢所在。只是看到的優勢與利用這個優勢還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優勢要想產生效益絕非簡單模仿,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等等恐怕才是讓優勢花落自家的捷徑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