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允許企業境外融資成為上海自貿區進入實操階段的亮點之一。因缺乏固定資產,電商一直難以向國內金融機構融資,高度依賴VC/PE,導致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喪失自主權。有業內人士認為,對金融開放有急切需求的電商企業有可能集體投奔上海自貿區。不過也有電商從業者認為,自貿區的開放性政策主要針對金融、保險等行業,因此對線上保險平臺、P2P企業的誘惑力更大。
允許企業境外融資
意見中提到,為了促進對外融資便利化,允許注冊在試驗區內的中外資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經濟組織按規定從境外融入本外幣資金,完善全口徑外債的宏觀審慎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范外債風險。
來自北商商業研究院的分析指出,從境外融資主要是指從境外借款或者貸款,或者進行股權類融資,比如通過境外的產業基金、投資銀行進行融資;還有就是結構性融資,即幾種融資方式的綜合體,對于一些貿易型企業來說還包括貿易融資。
在國內電商企業負責人看來,自貿區允許企業境外融資,給企業換匯帶來便捷,對于涉外融資頻繁的電商行業而言在資金鏈方面有所幫助。《2013-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商領域風險投資達44起,總額逾78.36億元人民幣,其中外幣投資金額占到70.67%。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此前某團購企業由于拿到的是外幣融資,又受到外匯管制無法換算為人民幣,曾要求供應商用美元賬戶接收貨款,還因此被傳出資金吃緊的負面傳聞。
跨境電商優勢最大
從今年9月26日起,“跨境通”就以黑馬的姿態成為電商行業內最受關注的企業之一。那一天,跨境通的母公司東方電子支付有限公司獲得了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關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正式批復,這也意味著跨境通成為了自貿區首個電商平臺,同時也是上海惟一的國家跨境貿易電子交易試點。
與主流跨境電商的B2B出口性質不同,跨境通是一家海淘進口平臺,商品由境外品牌商發布、發貨,消費者可以在頁面中看到商品價格及關稅、物流費用。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實體店,跨境通由于納稅方式不同,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優惠。如在傳統零售企業中,化妝品以企業一般貨物的形式進口的稅率為150%,但跨境通可以50%的個人物品申報稅款。有業內人士表示,這讓以跨境通為代表的海淘商品價格普遍低于傳統零售商20%-30%。雖然依然干不過C2C平臺內的“無稅”代購,但正規、保真和價格透明依然俘獲了一部分消費者。
除跨境通外,包括1號店在內的多家上海電商企業曾明確表示,因為有食品進口或代客“海淘”的需求,有意落戶上海自貿區。
天天果園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趙國璋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上海自貿區對金融、保險以及港口航運和物流企業影響帶動較大。“作為上海本土的水果生鮮進出口企業,我們一直在關注上海自貿區的相關政策。”
趙國璋透露,由于農產品有相關檢驗檢疫環節,因此不會太快進入上海自貿區,但目前天天果園在上海自貿區附近有一個項目。未來,離岸水果交易、進口產品加工后出口等業務在上海自貿區會有發展前景。
在線金融保險熱衷
不過,與上海電商扎堆自貿區的現象不同,也有京籍電商企業負責人表示,無論是線上企業還是線下企業,自貿區對實業的帶動性遠不如金融領域公司。本土的海量垂直電商并沒有必要放棄當前的注冊地集體投奔自貿區。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與實物類電商相比,線上銷售金融及保險產品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對此更為熱衷。拿到第一張自貿區外資營業執照的企業就是線上保險銷售平臺大家保,其在自貿區申請成立外商獨資企業“阿禮爾(上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00萬美元。在大家保CEO方玉書看來,盡管未來前景尚無法定論,但從目前看來,自貿區外匯換算便捷,易于涉外融資。
近來大熱的P2P公司也被看做是申請自貿區營業執照的熱門領域。除了金融貿易自由外,因自貿區而推升的房價也成為長三角投資者到P2P平臺尋求投資項目的助推器。
P2P網貸平臺積木盒子首席風險官郭杰群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積木盒子非常關心自貿區的發展,已經在上海自貿區注冊。
“不過,目前上海自貿區政策細則還沒有公布,關鍵問題是中國金融市場到底是一個市場還是兩個市場。如果是兩個市場,那么上海自貿區就只是一個離岸市場,是香港市場的擴充,和內地就不會有過多的溝通聯系,對金融服務平臺的益處是有限的。”郭杰群坦言。
保稅倉或成競爭核心
除金融放開外,由保稅倉帶動的倉儲運營服務被視為自貿區的另一大未來熱點。目前已有企業開始布局上海自貿區內的深耕細作,欲借保稅倉庫出租服務創造新的增長點。
保稅倉能省多少成本?一個案例就可以說明:10月底,國內首個藝術品保稅倉庫落戶自貿區。據媒體披露,以一件100萬元的商品為例,在自貿區內進行儲存將節約至少24萬元的稅金。
回到商業領域,跨境電商在自貿區的發展會持續產生對保稅倉的需求。有業內人士認為,自貿區會以進口電商為著力點大力發展倉儲和電商服務業,成為海外品牌商和在線零售商的倉儲運營基地。而優質的保稅倉庫等物流資源有可能成為企業競爭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