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迅猛發展,電商服務市場也應運而生。電商相關的營銷、咨詢、運營、物流、支付等企業快速興起,勢如破竹。隨著電子商務的競爭聚合與深化發展,電商服務行業也面臨著市場整合的大考。
"電子商務1.0時代,是純粹的線上售賣產品;電商2.0時代,是線上與線下結合的O2O時代;隨著全渠道時代的來臨,電子商務3.0將會到來。而在電商3.0時代,電商服務行業的發展浪潮也隨之而來",易觀國際副總裁葛惟穎表示。商派副總裁計三勇對電商服務行業進行預判,"在整個鏈條中,服務商無法把服務鏈條中的所有業務全部做下來,接下來服務行業將迎來大整合"。
?《易觀相對論》“電商服務業推動電商化發展”主題沙龍活動現場
日前,易觀國際副總裁葛惟穎、阿里巴巴商務總監洪烈、新浪支付副總裁劉偉、新浪支付副總裁劉偉、商派副總裁計三勇等嘉賓共聚易觀國際主辦的《易觀相對論》主題線下沙龍活動現場。在沙龍中,劉偉透露,新浪支付期望在電商第三方服務的資源整合上推出創新產品,力圖一起推動電商行業發展。
電商爆炸催生服務市場
數據顯示,近年來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增長率均在55%以上。葛惟穎預計,2013年網絡零售規模將突破一萬億,到2020年,網絡零售規模將達十萬億。與此同時,電商服務行業也毫不遜色。據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整體成交額約2000億元,同比增長83%,支撐起大約1.2萬億網絡零售交易(B2C)和8.4萬億電子商務交易(B2B)。
然而,在電商服務市場的"大蛋糕"下,這些企業仍然"缺錢"。據媒體披露的數據顯示,2012年,電商服務商銷售額超過1億的企業僅40-50家。在龐大的電商服務市場規模下,這樣的成績單并不能令人欣喜。目前,各類電商服務商的利潤較低,通常在10%左右。諸多電商服務商業務單一分散,已無法適應快速更迭的電商市場環境和需求,最終淪為低利潤的市場劣汰者。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隨著傳統企業更多的利用互聯網的工具,現代商業的交易結構、交易方式,以及企業成長的方式,都將發生較大變化。這種變化,意味著服務商也要隨之變化。電商服務市場正面臨著優化整合的大考。
電商服務行業面臨整合變奏
在所謂電商"流量經濟"下,電商服務業必須尋求流量以外的發展空間。計三勇在易觀相對論沙龍中表示,在電子商務服務1.0時代,電商代運營服務往往是做貨架服務,僅僅停留在把商品擺在網站上、引流,僅僅是一個貨架式的運營;而現在,基于互動的運營才是服務2.0時代,這意味著服務基于內容,而非基于流量。
"如果一個服務商沒有整合的能力,就可能無法在市場中存活",阿里巴巴商務總監洪烈表示,"電商服務行業能夠活下來的關健是'專業、效率、資源和服務',然而,這四個方面都不是在做未來的服務"。
洪烈分析表示,代運營有四個發展方向:第一,制造業對代運營的需求旺盛,起步的焦點在于B2B業務;第二,目前大部分網絡品牌都缺乏品牌基因;第三,電商服務需要向提供整個服務解決方案發展;第四,專業數據服務仍屬空白。洪烈坦言,"目前沒有真正的代運營公司是懂數據",然而,數據就是未來,服務業亦是如此,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下一個市場。
對于電商服務商的未來,洪烈表示,未來三到五年內,傳統企業電商化將是可以預見的最大機遇,電商絕非開淘寶和天貓店,而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對此,葛惟穎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服務商應該將眼界放到更廣義的電子商務定義中,而非單純的網絡零售","未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都存在大量的商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