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在電商平臺方面,互聯網巨頭在金融行業的布局已經輪廓初成。除了即將面世的微信“基金”之外,蘇寧易購、民生銀行直銷銀行等新的變量也正在加入。
平臺巨頭格局初顯
作為下一個電商巨頭的蘇寧易購,其旗下的易付寶在2013年7月份取得了央行第三方支付資質牌照,在10月份取得了證監會的基金銷售支付結算牌照。蘇寧早在 2013年上半年便成立了基金產品專項小組,并已與國內十多家知名基金公司進行緊密接觸,可能在2014年推出類似余額寶的產品。
而從央行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和證監會的基金銷售支付牌照發放情況來看,目前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和蘇寧等互聯網電商巨頭都已準備就緒。
來自傳統金融領域的力量也正在搶灘。其中最具代表的或是民生銀行正在籌備中的直銷銀行模式,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民生銀行的直銷銀行或仍“卡在”監管層批復的環節。
但民生銀行的直銷銀行模式已經引來了基金公司的關注,有基金公司透露已經與民生銀行方面接觸,未來或是基金電商渠道的又一實現路徑。
來自傳統金融領域的還有中國銀聯,其旗下的銀聯商務已經聯合光大保德信基金,推出類似于余額寶的現金理財產品——天天富,與之前上線的余額寶面向個人投資不同,天天富主要面向企業客戶。
未來,平臺巨頭的想象空間或更加巨大,一家中型基金的電商部門人士就指出,2014年可能會有一個新的巨頭加入,“與以往的都不一樣,但是實力強勁”。
事實上,巨頭平臺的逐步到位之后,業內普遍認為最為可行的仍是余額寶模式。其帶來的天弘基金逆襲傳奇,主導了眼下的基金電商模式。
實際上,最初基金公司在規劃電商渠道時,基本是以淘寶開店模式為主,即借用電商平臺作為展示與流量導入渠道。然而余額寶嵌入式的顛覆模式帶來的巨大成功,使得基金公司只能紛紛融入其中。
但類似案例顯然難以復制,余額寶的成功還在于其是支付寶平臺唯一的閉合理財產品。一位曾在初期與阿里接觸過的基金公司人士指出,最初也曾經有過參與余額寶的機會,但由于各種條件原因無法成行。他認為,即使當初參與了,也無法獲得如今余額寶帶給天弘基金的效應。
在其看來,如果當初參與余額寶,即使能夠獲得初期的眼球效應,但是由于無法達成與阿里的股權合作,“最終阿里還是會開放余額寶的平臺,對接多家基金公司產品,不可能達到眼下天弘唯一性的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基金公司只有選擇一對多的模式,在眾多電商平臺巨頭中廣撒網。
比如目前在電商方面投入最大、跑在前列的基金公司華夏、嘉實、匯添富、廣發和易方達等,都是選擇了與多個平臺合作并進。
而即將推出的微信“基金”,其最有可能合作的基金也出自于上述基金公司之列。
事實上,除了來自互聯網和傳統金融領域巨頭的平臺之外,第三方銷售機構的平臺也是眼下的主力軍之一,但是這些機構逐漸感受到了監管方面的壓力。
繼數米基金銷售被監管部門亮出罰單之后,1月9日,東方財富公告稱全資子公司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收到上海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目前證監會已要求相關派出機構,對部分市場機構基金銷售宣傳推介活動中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核查并采取相應監管措施。
贏家通吃
眼下,整個互聯網基金格局圍繞著互聯網巨頭制定的游戲規則開展,使得互聯網成為了基金行業發展格局的最大變量。最直接的表現是電商渠道的銷售占比正在逐步上升。
“2013年初公募基金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份額平均占比只有1%”。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電商部門人士說,“當時大家覺得即使基金開淘寶店,其效應也就是在原有的直銷格局里面加一點量而已。”
如今,這種格局已發生巨大變化。
以華夏基金為例,2013年華夏基金網上直銷帶來客戶數和規模是爆炸式增長,新增客戶數是2012年的近9倍。
而一家在電商方面排名前列的基金公司人士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所在公司的電商渠道規模,眼下已占近15%,內部測算2014年初可能將達30%左右。
“電商渠道的占比在2014年肯定還會上升。”上述人士指出。
互聯網重要性的與日俱增,也使得互聯網中“贏家通吃”的基因進入到基金行業。
一位業內人士就指出,未來基金在互聯網方面發展只會剩下幾個參與者,大者愈大,后來者只能放棄。
眼下這種趨勢已經呈現,最直接的就是基金公司的電商投入,目前走在前列的公司,大多在過去一年大量投入建設電商部門,部門人數規模已近50人。
比如華夏基金的跨部門互聯網金融團隊從最初幾個人已到40人左右。各部門都需給予配合,配備了專門的IT團隊給予電商部門技術支持。
匯添富的電子金融部人數達50人以上,并正在籌劃建立專門的電商子公司。
這些走在前列的基金公司電商部門建設的特色是跨部門與獨立性,逐漸完善從產品、數據、技術、客服、運營等方面支持的架構。
發展得慢一些的的基金公司則是配備10人左右的團隊,并多數從屬于市場部門下屬的二級部門。一些公司則開始決定放棄電商業務,一家北京中型基金公司的人士就指出,目前并沒有想法加大投入電商部門,因為沒有切入空間。
電商的崛起在基金公司內部還有各種困難要突破,上述位居前列的基金公司電商人士就直言,現在電商部門與渠道部門的關系不算融洽,因為都是“要搶資源、搶投入”,如果電商部門未來的獨立性更強,也就難免帶來獨立核算等經營壓力,“挺擔心的。”
但也有兩者和諧共處的例子,比如在2013年全員出動賣活期通的華夏基金,由于其電商與市場部是屬于同一副總分管,兩者之間利益沖突較小,“他們的電商跟渠道之間就比較融洽。”上述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