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之爭刀光劍影,似乎都沒打算給對方留下活路,最新的佐證則是,1月8日,阿里巴巴宣布進軍手游平臺,并推出顛覆行規的利益分成模式,試圖痛擊以游戲為利潤大頭的騰訊。
次日,騰訊以強硬姿態封殺三方電商平臺的Q幣銷售,實則希望網絡游戲領域形成交易環節閉環,并以全面戒備的姿態維護其原有利益邊界。然而,面對移動支付、電子商務這些比游戲更有想象空間的業務,阿里巴巴此舉實質上是在“圍魏救趙”,捍衛自己在這方面的核心利益。而這,正是騰訊試圖通過微信覬覦的市場。
? 宣戰騰訊
1月8日,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在移動游戲產業年度高峰會上,首次闡述了阿里巴巴集團的手游平臺戰略,直接切入騰訊的勢力范圍。這也應了馬云此前所言:殺到企鵝家去,該砸的就砸,該摔的狠狠地摔。
更具有顛覆性的是,劉春寧表示,對于單機版游戲合作者,第一年阿里巴巴將完全免費為其提供服務,聯合運營的游戲則采用8:2的分成模式,其中阿里巴巴僅拿20%以覆蓋成本和用戶激勵,游戲開發者獲得70%的收益,剩余10%將用于支持農村孩子教育發展。
“如果游戲產業繼續保持1:9的分成比例(平臺運營方拿走90%的收入,游戲運營商只分10%),那么游戲產業的畸形就不會改變。我們必須為游戲爭取一個健康生態環境。”阿里巴巴集團新聞發言人王帥如是表示,隨著4G的推出及各種智能終端的普及,手游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核心技術應用的關鍵,這是誰都不能忽視的趨勢。
而在此前,馬云曾向外界坦言“不做游戲”。如今阿里方面對此的解釋是,只是提供平臺服務,并未涉足手游開發。
然而,口水歸口水,商業上卻不能感情用事,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卻使得大佬們不得不放下身段。不難看出,此次阿里巴巴是直沖騰訊而來,直搗其“糧倉”。目前,游戲收入占了騰訊營收的半壁江山,根據去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騰訊總收入155億元,游戲收入高達84億元。
中國版協游戲工委近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游戲市場銷售收入達到831.7億元,較2012年的602.8億元增長38%。其中手游表現最為搶眼,全年收入112.4億元,比2012年的32.4億元增長246.9%。“阿里如果全力做游戲,其成功率理論上也相當高。但阿里的重心仍是電子商務,能導給游戲多少流量尚不好說。實際上,阿里是挑了個自己最薄弱、卻是別人目前利潤最豐厚的地方入手,自己做不好但卻不會有啥本質損失,但至少會令競爭對手被動防守。”海通證券傳媒與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劉佳寧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
劉春寧則對手游開發者描繪了美好的藍圖,他表示,淘寶擁有7億用戶,其完善的賬戶體系可以向手游開發者開放。阿里巴巴會用全平臺的自有流量和投資的流量去支持精品游戲的營銷推廣和分發。此外,阿里巴巴還戰略收購、投資了新浪微博、UC等眾多公司,亦有望成為游戲開發者的產品分發及用戶渠道。
實際上,阿里巴巴此舉,也是“利用”了游戲行業普遍的不滿情緒以及沒有更多選擇的平臺。觸控科技CEO陳昊芝此前曾公開表示,騰訊給予開發者的分成比例普遍在30%以下,如果對某一開發者承諾分成50%,則會收取各種手續費和渠道費。“從產業鏈利益分配上看,平臺的競爭將有利于上游CP(內容提供商)和發行。”劉佳寧分析認為,原先CP在5:5的分成策略下,再扣除稅點和渠道成本,就只剩下40%,若再有發行商介入則更少,還不包括部分CP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暫時先不討論阿里有沒有能力改變平臺格局,但包括阿里、小米在內的平臺“倒戈”至少能緩解市場對平臺愈發強勢后,CP競爭格局惡化的擔憂。
果然,阿里巴巴在1月9日下午宣布,已經有100多家內容提供商同阿里巴巴有比較深入的合作接觸,20多家有深度的合作意向,一些聯運的游戲也已經談妥。
圍魏救趙
“阿里平臺的搭建對游戲開發者是一大利好。”游戲蝸牛創始人兼CEO石海認為。
受此利好影響,1月9日,在指數大幅下挫的情況下,游戲概念股一枝獨秀。七喜控股、星輝車模漲停,順榮股份、博瑞傳播、掌趣科技、梅花傘等個股同時大漲。參與了“阿里云”合作,并控股了一家手游內容商的浙大網新同樣也漲停。
友衡咨詢高級研究員胡晶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多了一個強勢的運營平臺,而且還存在優渥的分成方案,短期一定是利好內容提供商,這類股票大幅上漲也是在情理之中。”
無獨有偶,小米公司和游戲蝸牛都幾乎在阿里巴巴宣布殺入手游平臺,并且和其合作的游戲研發公司都享受3:7(7用來給游戲研發公司,自己拿3)的分成模式。360手機游戲總監姜祖望也在隨后表示,360手游渠道將在本月內公布針對中小內容提供商的新扶植政策,并且將不僅僅是分成上利于中小CP,例如扶持資金等方面也會有涉及。
受此影響,當日,騰訊股價大跌8.5港元,跌幅1.69%。以該公司18.61億股總股本計算,單日市值蒸發了158億港元。分析人士認為,游戲系騰訊的利潤大頭,如果考慮到電商、視頻業務的壓力,游戲的重要性更加明顯,阿里此番大舉進攻,或將對騰訊股價構成壓力。
其實,阿里巴巴此次“殺到企鵝家去”,實際上是一招“圍魏救趙”。海通證券劉佳寧直言不諱地指出,現在的情況是,騰訊滲透到阿里業務領域的,是借助微信發力的移動支付、移動電子商務、O2O層面,是幾百幾千倍于游戲行業的大生意,也是支撐騰訊萬億港幣市值的基礎。這也是阿里核心利益所在,不容騰訊來染指。
隨著微信5.0引入移動支付,欲借此做大騰訊的付費通平臺,直接挑戰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地位。近期以來,微信又在移動支付上不斷發力,包括引入平安保險的全額賠付,接入線下商家、打車軟件等,分食線下市場。甚至還要求代理商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不得在淘寶等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Q幣,實則希望網絡游戲領域形成交易環節閉環。
阿里方面也不甘示弱,在1月7日宣布,新浪與支付寶全面打通兩者之間的賬號,聯手推出微博支付。此前還發布“微博淘寶版”,同時以“安全”之名,暫停了面向微信的第三方應用服務。雙方各自跑馬圈地,斗得不亦樂乎,為了保證各自的核心業務不受對方插足,你來我往。
在興業證券研究員李明杰看來,阿里上市已是必然,高達1000億美金的估值所帶來的巨大融資額是其他所有巨頭所畏懼的,移動互聯網巨頭之間關于入口和平臺的大戰也將愈演愈烈。無疑,面對這些,幾百億元的游戲市場規模是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
不過,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坦言,微信支付有點被神化了,首先微信的核心戰場永遠都不是在支付環節上,也不應該是支付環節。微信背靠騰訊財付通,實現線上電子商務環節的閉環,本身并不是一個復雜的事情,而是把早該做的事情給推遲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