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監局對醫藥電商的政策禁錮,終于有了松動的跡象。
2013年11月1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對外公布,批準河北慧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95095醫藥平臺”(國A20130003)作為互聯網第三方交易服務平臺,開展為期1年的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連鎖藥店在提供《藥品互聯網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后就可正式入駐該平臺。至此,95095醫藥平臺成為國內第一家持有國A證(藥品網上交易平臺資質)卻轉向第三方交易平臺的企業。業界普遍認為,國家通過能夠保證安全可控的電商平臺試點,在為B2C商家拓展銷售渠道的同時,也將推動醫藥電商的快速發展。
“95095醫藥平臺”的試點讓業界隱約嗅到了醫藥電商開閘的味道,但被視為更具標志意義的還屬京東的領證行為。
此前,有醫藥界人士向記者透露稱京東已拿到了第三方藥品服務交易資格證,但京東醫藥城CEO崔偉證實說,京東的醫藥電商牌照仍在積極申請中。他認為,憑借京東電商技術和品牌公信力,以及京東醫藥城正在打造的專業合規藥品配送與藥學服務體系,和“連鎖藥店上門快送”的用戶體驗,申請成功的希望很大。而京東商城的希望,亦是醫藥電商迎來新一輪行情的希望。
2011年,在騰訊旗下購物網站拍拍網引入網上藥店健客網、天貓的前身淘寶商城推出醫藥館后,京東商城董事長兼CEO劉強東就曾聯手國內最大民營藥企九州通(600998,股吧)進軍醫藥領域。不過彼時,電商大佬都未具備《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大家只能打政策“擦邊球”,京東也是憑借九州通的相關資質才能發展醫藥品類。但在與后者鬧掰后,劉強東只能寄望于單獨申請牌照。如今“領證”有望,崔偉終于可以大展拳腳。還有業內人士指出,在京東之后,天貓“領證”也不遠了。
據中國網上藥店理事會的預計,2013年全年線上渠道銷售額可達40億元,若按全年傳統渠道銷售額2500億元來算,線上占比尚不到2%,醫藥電商無疑有著巨大的潛力可挖,這也是吸引電商巨頭布局的主要原因。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取得資質還只是第一步,醫藥配送標準高、盈利難等醫藥電商難題依然有待解決。
艱難醫藥電商路
2011年7月,劉強東宣布與九州通“聯姻”,向對方下屬子公司北京好藥師大藥房增資,共同成立“京東好藥師網上藥店”,其中京東持股49%,九州通持股51%,由京東派出的崔偉任CEO,九州通方面的邵清任運營總監。
? 彼時,國內首家進入實操階段的醫藥電商平臺——淘寶醫藥館因缺少資質而被監管部門叫停。根據《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只有同時具備《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和《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的企業方能開展網絡售藥。京東并不符合這一條件,但借助九州通所具備的上述資質,京東好藥師于2012年5月順利上線運營。
好景不長,劉強東希望將所持股份比例由49%增至51%,但遭到九州通拒絕,二者關系由此鬧僵。2013年2月,崔偉和邵清等人從京東好藥師撤離,轉而籌建京東全資成立的、專業提供區域化健康產品零售與O2O藥學服務的開放平臺——京東醫藥城,并于2013年8月底正式上線。
“單飛”后的京東醫藥城沒有了控股權的煩惱,其發展依然波折不斷,而最大的危險是,它恐將像淘寶醫藥館一樣被叫停。另外,擁有強大流量和上百億年交易額的京東開放平臺也在進行藥品交易,且大有將正處于虧損狀態的京東醫藥城吞并的氣勢。坊間關于“醫藥城將并入開放平臺”的傳聞也鬧得滿城風雨。在這種競爭劣勢下,邵清的離職更為京東醫藥城的未來增添了不確定性。
在這個生死存亡的節骨眼上,“京東獲得第三方牌照”的消息開始在醫藥圈內傳播,京東醫藥城的前景瞬間柳暗花明。京東方面也明確表示,京東醫藥城不會并入開放平臺。
對于京東醫藥城“領證”及獨立發展的前景,業界非常看好。有評論人士指出,醫藥終端競爭已日趨白熱化,醫藥電商正成為制藥廠商、連鎖藥店爭相涌入的新藍海。而目前中國潛在最大的第三方線上交易平臺只有天貓醫藥館和京東醫藥城,且在“領證”的步伐上京東可能先行一步,這不僅會引發連鎖藥店的踴躍入駐,也將極大提振醫藥零售市場的士氣。
據記者了解,從成立至今,京東醫藥城并未在京東商城網站首頁擁有任何入口,也未進行大規模推廣。不過崔偉近日透露,京東醫藥城已聚集近30個商家,基本完成了成立時提出的“第一年發展30個商家,擁有3000家門店,并基本覆蓋二線以上城市及重點地區”的目標。
模式爭議
劉強東很忌諱“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因此,京東醫藥城的新模式摒棄了此前與九州通一對一合作的方式,選擇在以省、市為主的區域內挑選當地領先的連鎖藥店進行合作。這些線下連鎖藥店到京東上銷售,消費者下單后再進行配送,由此形成“O2O藥學服務平臺”,將線下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京東僅僅是作為線下交易的前臺。
在京東醫藥城原市場總監邵清看來,由于怕假藥橫行,威脅生命,國家藥監局一直不敢放開網上售藥。而京東醫藥城“區域化發展”+“連鎖門店上門快送”的兩大特色服務,可望打消國家藥監局對藥品質量的擔心。
雖然如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京東醫藥城的新模式與天貓模式相比,其定位仍存在諸多爭議,即便劉強東先拿證,短時間內也無法甩開天貓。
在天貓模式中,任何一家擁有網上售藥許可證的醫藥電商都可在天貓醫藥館開店,而京東只允許拿到許可證的大連鎖藥店在京東醫藥城開店,而且一個地區只限一家。
邵清解釋稱,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天貓模式中出現的比價競爭對平臺和消費者造成的不利影響。他指出,京東模式不比價格,只比服務,京東醫藥城未來的目標就是獨創質量、服務雙完美的線上格局。
電商研究者王利陽認為,京東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與天貓醫藥館競爭激烈、流量價格更高的優勢相比,京東在限定醫藥電商的同時也限定了自己,流量變現能力必定會下降。
還有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天貓平臺流量大且穩定,醫藥電商開了店就有收入,京東在流量上有所不足,此外更重要的是,京東醫藥城與京東共享技術、推廣與公關等資源,依靠京東引入流量,業界擔心其未來脫離京東后能否自立好門戶。
除了新模式的定位讓業界擔心其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平臺外,京東醫藥城“連鎖藥店上門快送”的特色也倍受業界質疑。
業內人士指出,京東“領證”確實激發了線下藥店的入駐熱情,但其模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依然讓大家有很多顧慮,其平臺未來如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市場有待成熟
自2005年至今,在國家藥監局發放的194張《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分A、B、C三類)中,持A類證書運營第三方交易平臺的企業僅10家,而在此前,這些企業只能作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之間的平臺服務商,不得向個人提供藥品銷售服務。此番河北慧眼成為平臺B2C試點企業,業界普遍猜測藥監部門有意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試點,放開對醫藥電商發展的禁錮,醫藥電商或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記者從坊間了解到的說法是,在國家對醫藥電商政策出現松動的背后,是醫藥電商市場規模的高速擴張。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醫藥B2C全年規模達16.65億元,與2011年的4億元相比暴漲300%。預計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飆升至150億元。
不過,盡管國家政策已有放寬跡象,但由于藥品的特殊性,國家對物流配送、處方藥的把控等依然嚴格,這也成為制約醫藥電商及京東、天貓等第三方醫藥電商平臺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近日,國家藥監局出臺《關于加強互聯網藥品銷售管理的通知》,要求醫藥電商必須使用符合規定的藥品配送系統,不得委托第三方快遞配送。這就等于給醫藥電商出了個大難題。
藥房網CEO鐘毅就表示,如果像京東醫藥城所要求的那樣,由藥店自行配送,運輸、人力等成本上漲后,必然會讓原本就客單價低、利潤不高的非處方(OTC)藥品更無價格優勢,這對傳統藥店來說等于是雪上加霜,這也是很多連鎖藥店對入駐京東持觀望態度的主要原因。
自建配送隊伍不易實現,使用專業物流同樣問題重重。上海一位醫藥物流從業者指出,專業醫藥物流不僅貴(單次運費在600~1000元左右),而且主要針對從藥廠到醫院、藥店的批量配送,配送零散訂單還比較困難。
除配送難題外,國家尚未放開處方藥和醫保的網上銷售資質,也讓醫藥電商的發展大為受限。據《2013中國醫藥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在132家合法網上藥店中,真正以藥品為主打商品的藥店極少,多是以銷售保健品、家用醫療器械等單價低、利潤薄的非藥品類商品以及非處方藥為主,這也導致獨立發展的醫藥電商基本沒有盈利者。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國家開始試點第三方醫藥電商交易平臺,以及京東“領證”在即,醫藥電商的引爆點已經到來,但要真正分享這一盛宴,還需要電商平臺、藥店、物流等相關利益主體的進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