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出身銀行世家的許澤瑋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網上金融沃爾瑪”91金融超市。“本質上它就像一個導購平臺。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便于購買;而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則便于推銷自己的保險、貸款等產品。” 許澤瑋認為,針對金融機構,91金融超市正是“解決銀行抵擋客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說白了,“就像銀行的前臺。” 目前,91金融超市已與300多家銀行建立聯系,為用戶提供貸款、保險等產品。
91金融超市創始人許澤瑋:打造網上“金融沃爾瑪”
許澤瑋出身銀行世家,但他本人的興趣卻在互聯網。2011 年,當機會來臨時,他很快選擇投身互聯網金融。
平頭、短小精悍,外架一副眼鏡,30 出頭的許澤瑋,看起來就像一個硅谷工程師。但事實上,他早已率先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網上金融沃爾瑪”。
風險投資人目光如炬,張穎、田溯寧等大牛都在許澤瑋創立的“91 金融”投資。而他記得,“一開始我還什么都沒有。只畫了一張圖,張穎就決定了。”
2013 年,可謂互聯網金融元年。這一年,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額寶”在金融領域掀起一陣巨浪;接著,百度跟進的“百度百發”理財產品亦引起轟動。IT 巨頭的舉動,印證了互聯網金融的巨大空間。而先行的 91 金融則已在這個領域默默根植三年。日前,91 金融這一平臺的日貸款量已經達到 3 億元。那么,許澤瑋是怎么悶聲跑在了前面呢?

“91 金融就像銀行的前臺”
許澤瑋出身銀行世家。“我爺爺、爸爸媽媽全都在銀行工作。但我本人的興趣卻在互聯網。”
早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讀法律專業時,許澤瑋就跑到搜狐實習。“北京這樣的大學生很多,比如王小川也是讀書時就在搜狐上班,畢業就留在搜狐。”不過,最后許澤瑋選擇了新浪。他是先在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實在“不喜歡”,才重返 IT 界的。在新浪,他一開始做的是產品經理。“主要負責一個互動社區,相當于微博的前身。”他說,“我會跟蹤一個用戶,他為什么進來,進來后干什么?”
這段經歷讓許澤瑋學會了大數據的開發。
2011 年,當機會來臨時,他很快選擇投身互聯網金融。許澤瑋的靈感來自于他從小在餐桌上的“耳熏目染”,家里人沒事就談銀行的事。如此一來,他比別人更早嗅到了商機——“金融信息如此不對稱,能不能利用網絡的力量進行改變?”91 金融就此誕生。
“現在,光北京就有 300 多家大大小小的銀行,以及信托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他說,“如果范圍擴展到全國,就是幾千家金融機構。當消費者在面對它們時,其實是很茫然的。”一方面,消費者不了解金融機構;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也找不到消費者。“比如很多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網點不夠多,就無法把自己的理財產品推銷出去。”
許澤瑋有一個大學老師,是法學院的院長。“他本身的資信等級相當高。”但在買第二套房子的過程中,由于該教授已經貸過款,導致他無法借貸。許澤瑋知道后,運用 91 金融在網上幫老師在一天之內就找到了貸款。
“事實上對于同一個人,不同的金融機構給出的信用等級是不同的。”他指出,“比如在讀的大學生,如果想買一部 5000 元的手機,大銀行是不愿意貸款的。因為銀行認為這應該靠信用卡解決。”
但對于某些信貸機構來說,他們認為只要是正規大學的在讀生,就可以放貸。“很簡單,一個大學生不會為了區區 5000 元而放棄自己的文憑。”
這就是不同金融機構對于風險定義的差別,但普通消費者對這些信息并不知曉。“即便略有所知,一家家去跑也很頭痛。”更何況線下中介還要收取高額的費用。“絕大多數中國的普通消費者,根本無從知道自己適合哪家金融機構;而有的銀行貸款額度早就沒有了,消費者也無法知曉。”
為此,許澤瑋開通了這個網上金融超市。“本質上它就像一個導購平臺。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便于購買;而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則便于推銷自己的保險、貸款等產品。”
由于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不同的人對應的是不同的貸款公司。高凈價值的人群,有時候在大銀行也貸不到款。“91 金融要做的就是利用信息和專業知識,將其進行配對。”
目前,91 金融超市已與 300 多家銀行建立聯系,為用戶提供貸款、保險等產品。據統計,在 91 金融超市平臺上目前有 30%的貸款最終會達成。在這個過程中,91 金融對于個人是免費的。“我們只收銀行的錢。” 許澤瑋認為,91 金融針對金融機構正是“解決銀行抵擋客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說白了,“就像銀行的前臺。”
2011 年,91 金融面世時被人稱為“金融電商”;此后一年被稱為“金融大數據”,今年則被冠以“互聯網金融”的名號。
企業版“余額寶”
2011 年,91 金融面世時被人稱為“金融電商”;此后一年被稱為“金融大數據”,今年則被冠以“互聯網金融”的名號。“每一年,我們都被貼上不同的標簽,”許澤瑋說,“但我們本質一直沒變,我們只是作為一個媒質給銀行提供客戶,真正的業務還是銀行的。”
三年來,互聯網金融風起云涌。除了 91 金融類超市,還出現了人人貸、拍拍貸等 p2p(Peer to Peer)平臺。其中,人人貸、拍拍貸等 p2p 公司就是力圖讓灰色的民間借貸陽光化。讓貸款人和借貸人在一個平臺上自由選擇搭配。這種在“網絡上找陌生人借錢”的模式,具有小額、短期的特點,一般不超過 6 個月,額度一般不超過 3 萬元,利息由網上競價方式形成,很受年輕人喜愛。
其間,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之間的金融競爭也日趨激烈。
2013 年 6 月初,阿里巴巴余額寶對接資產管理公司天弘基金的增利寶。天弘基金最新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以 556.53 億元的規模,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同年 8 月,騰訊微信 5.0 聯合財付通推出“微信支付”。新增的支付功能為其涉足金融行業鋪平道路。
阿里巴巴在獲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后,2013 年,其與平安集團、騰訊聯合成立眾安在線財產保險(放心保)公司,正式進入金融領域,并成立金融事業群。阿里的“大金融”戰略版圖已清晰呈現。
騰訊亦步亦趨。2011 年,騰訊創辦在線支付平臺——財付通。因財付通與拍拍網、騰訊 QQ 有著較好的融合,按交易額來算,已占 20%的市場份額,僅次于阿里巴巴的支付寶。
在許澤瑋看來,2013 年互聯網金融界最大的事件,“就是阿里巴巴買下天弘基金”,它推出的余額寶“簡直就是動了銀行的命根子——也就是存款”,而奇思妙想的則是,眾安保險對于在線游戲賬戶、裝備等虛擬財產的保險項目。
對此,許澤瑋迅速推出了自有產品“增值寶”,這完全是得益于“余額寶”的啟發。他指出:“就像屈臣氏,一開始貨架上全賣別人的貨物,后來也推出自有產品一樣。”他發現中國很多中小型企業,為了保持企業資金的流動性,手上總有些“閑錢”,“他們一般會存活期;或者購買年收益 3-4%的理財產品,而且還要被封閉好長時間。”“如果我們像馬云那樣,把這些資金聚攏然后到銀行團購理財產品會如何呢?”
于是,許澤瑋很快就設計出一款年收益率在 5.5%、一個月就能贖回的理財產品。“如果一個小企業只有 100 萬資金,銀行當然不予理睬;但若總資金達到 5 億呢?它一定會給出如此收益。”很快,這款產品就受到小企業主的熱捧,除了高收益、資金靈活,許澤瑋還為小微企業設計了“免費提供代駕”,“為企業主免費體檢”等優厚待遇。“其實,銀行弄錯了。大企業都有專人司機,代駕是小企業主真正需要的。”
或許是出身銀行世家,許澤瑋的風控意識比一般人要強。當初,打動投資人張穎的那張草圖上,他寫了 91 金融需要涉及五個步驟,“需求+分類+在線服務+審核+風險控制”。“前三步是我們要做的”,他很清楚地告訴這位著名的投資人:“最后兩步,就必須交給銀行了。”
許澤瑋每天早上 7 點上班,第二天凌晨 2 點才休息。“大部分時間,就是花在對于大數據的分析上。”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出客戶和銀行的可匹配性。也就是通過算法和人工篩選之后,將不同的用戶分發推薦給金融機構。“我們的客戶是最真實有效的,如何開發利用他們至關重要。”
事實上,“誰掌握了大數據的優勢,并善于有效利用數據,誰就將在未來的金融領域分得一杯羹。”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也認為,由于大數據的產生,基于互聯網平臺積累的客戶經營狀況和信用分析,解決了中小企業在傳統金融機構中的貸款難題。“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貸到款,需要抵押和擔保,但阿里巴巴卻找到了‘鑰匙’。”白澄宇說。
許澤瑋拾到的,也正是這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