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起,生鮮電商開始火爆。從生鮮電商的誕生到現在蜂擁著做生鮮電商,只用了6年的時間。
生鮮電商究竟歷經了什么樣的發展歷程,生鮮電商的現狀又是如何的?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它的發展歷程。
生鮮電商的發展歷程
1、第一階段,2005年-2012
2005年,易果網成立,2008年,出現了專注做有機食品的和樂康及沱沱工社,這幾個企業開始都是做小眾市場。在這期間,國內頻發食品安全事件,導致很多消費者產生了對品質高、安全性高食材的需求,這使得很多企業看到了這個巨大市場,在2009年-2012年之間,涌現了一大批生鮮電商。過多的商家進入這個行業,也導致了行業泡沫的產生,當時的市場需求并沒有那么大,而生鮮電商的模式也是原封不動的COPY了普通電商的模式,最終很多企業倒閉。
這個階段的結束,以2013年初的北京“優菜網”尋求轉讓及上海“天鮮配”被轉賣為標志,需要說明的是這兩家都是做有機和綠色蔬菜的電商,要知道在國內找這樣的食品在之前有多難。
2、第二階段,2012年至2013年
生鮮電商的轉折,也是從2012年底開始。當時剛成立一年的生鮮電商“本來生活” 憑“褚橙進京”的事件營銷一炮走紅,隨后有又在2013年春挑起了“京城荔枝大戰”,此時開始生鮮電商再度引起人們熱議。這期間,社會化媒體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讓生鮮電商們有了更多模式的探索,第二階段明顯比第一階段更有生命力。
3、第三階段,2013年至今
在第二階段的創業的生鮮電商中,以順豐優選、一號生鮮、本來生活、沱沱公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等為代表的商家都獲得了強大的資金注入,而且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行業資源優勢,進而上演了一場生鮮電商備戰大賽。在這期間,B2C、C2C、O2O等各種模式都被演繹的淋漓盡致,越來越強勁的移動互聯網工具也為各商家提供更多的選擇。
這個階段,最顯著的特點是生鮮電商們從開始的小而美轉變為如今的大而全,幾乎所有生鮮品類都有所涉及,人們的對生鮮消費理念也在慢慢想電商的轉變,巨大的商機不得不讓互聯網巨頭們覬覦,2013年底2014年初,天貓和京東也加入了這個陣營,如其他行業一樣,只要有巨頭參與就會有整合與并購的產生,生鮮電商今后將進入資源整合與格局更變的階段。
生鮮電商發展現狀
歷經幾個階段的發展,一個個商家在行業評論中新生或者滅亡,生鮮電商的龐大市場是眾人都能看到的,實踐告訴大家行業現在的情況的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1、行業進入資源整合時代。
以前文所述幾個企業為例,順豐優選的資源在于倉儲物流;一號生鮮在于一號店多年采購經驗,在產業上游占盡優勢;本來生活有媒體宣傳資源;美味七七的東家正大集團有大量的實體店;莆田有外資背景,主要針對在滬的老外;至于天貓與京東的優勢,更不用多說。
從這幾個企業的北京可以看到,沒有一定的資源為背景是難以做生鮮電商的,即便是產業鏈上游的種植園、產業園,也是以自己的產品資源為優勢,一般的中小型生鮮電商難以存活,只能轉攻以地方性生鮮電商,這也是今后生鮮電商發展的主旋律。
2、地方生鮮電商活躍
同樣,地方生鮮電商也具備一定的資源,一般都是當地的超市、市場由線下到線上的轉型。這些小型的生鮮電商針對人群是一個城市或者某幾個市區,倉儲與物流基本不用考慮,運營的成本主要體現在配送與宣傳上。
地方性生鮮電商比較容易實現,甚至只要打個電話就能實現商品的配送,主要考慮的是培養當地用戶的消費習慣,已經習慣了在超市挑選的消費者,很難接受在網上憑借幾個圖片就購買的行為,這個話題就又繞回到商品質量的問題上,可見生鮮電商還無論是大型是小型,產品質量這一關是很難把控的。
3、物流配送、存儲仍是問題
生鮮電商想要做大,勢必需要進行跨市跨省的冷鏈配送,然而目前全國物流冷鏈并無法滿足生鮮電商的需求。另一方面,對普通電商而言,在沒有物流團隊的情況下,也必須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配送。一定程度上,反而是生鮮電商的興起刺激了冷鏈的發展,即便是物流起家的順豐優選也只能配送到有限的幾個城市,這無疑成為生鮮電商發展的一個短板。
另一方面,在生鮮商品的存儲上,也是一個問題,不同的產品需要保險的條件不同,整個倉促必須分門別類構建多個區域用于存放不同的產品。如果存儲不當,會導致這些產品變質,這也是普通的庫房是難以做到的,并且生鮮產品一般不會退貨,這也是對生鮮電商的一個極度的考驗。
4、用戶體驗不盡如人意,質量仍是首選
雖然生鮮電商做到了點擊鼠標即可購買生鮮,大多數人對購物體驗卻是不能滿意的。首先是購買的產品質量不好,甚至不如當地門店購買的好;其次,有的商品的配送周期太長,送到客戶手中已經不再新鮮了;還有一點,有的網民想購買但是無法配送,這種吊胃口的方式確實只能讓人望“生鮮”感嘆。
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淘寶聚劃算上的遂昌豬、四大鮮果、巴美淖爾羊肉、雙11聚海鮮、褚橙柳桃等五個案例,向人們證明了保證可靠的質量是做好生鮮電商的要點之一,無論什么時候,無論什么地方,無論什么模式,質量才是王道。
5、生鮮產品不可控因素很多
在人們討論生鮮電商時候,總會提及生產電商的隱患,眾多的隱患都是建立在諸多的不可控因素上。2013年初的死豬黃浦江漂流事件,即便它成全了淘寶的“遂昌高山散養豬”,也仍舊不能為生鮮電商的風險劃上句號,養殖業隨時都會遇到諸如此類的災情,那么生鮮的產量就會大受影響。生鮮電商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像禽流感、干旱等災害都有可能導致某種產品產量的銳減,這就會造成生鮮電商的商家不穩定性。
6、行業面臨重新洗牌
近2年來生鮮電商的膨脹式發展,一方面是與市場前景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各地政府的推動有關,生鮮電商與農村經濟息息相關,農林牧副漁各領域都可以與之掛鉤,這是政府看中它的原因之一。在沒有前車之鑒的情況下,盲目的推動也加速了生鮮電商泡沫的發展,前期的很多電商都倒閉了,這點從廣州的生鮮電商發展歷程中可見一斑。
隨著淘寶、京東等各大平臺的加入,另外還有各地政府的繼續推動,未來幾年,生鮮電商必定會走資源高度整合的道路,越來越多的生鮮電商會加入,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被整合,整個行業最終經過洗牌,最終生下來都會是平臺型與政府主導型的的生鮮電商。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企業做生鮮電商
1、相對于家電、服裝、化妝品等已經非常成熟的電商行業,對于現在創業而言,生鮮電商的機會更多一些,同時,生鮮電商日常消費占比高、頻次消費高以及消費升級等元素,市場想象空間大;
2、目前來看,國內生鮮電商的互聯網化信息化程度低,電商圈部分人士更愿意投身到一個相對不成熟市場,會更游刃有余一些,以憑借他們在互聯網、營銷、技術、客戶方面的優勢打動熱錢投資,進行二次創業。
3、與政府的推動有關,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大力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和農民網店,這個文件的下達,進一步促進了眾多企業對生鮮市場期望,紛紛加入這個藍海。
對生鮮電商的幾個看法
1、現在人們普遍討論的生鮮電商包括B2C、C2C及O2O等形式,目標群體都建立C端,這幾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降低了購買門檻,針對終端用戶,全都是小宗交易。這個交易群體只涉及到了整個生鮮行業的中游與下游,即生鮮銷售與生鮮購買,銷售生鮮的多為生鮮中間商。從這個角度,生鮮批發商、生鮮供貨商以及生效小賣家都可以從事生鮮電商。
2、生鮮的大部分仍舊是在線下交易的,以生鮮電商平臺的吞吐能力,很難在水果及肉類大批量出產的季節集中消化。因此,生鮮電商除了B2C的模式外,同樣更應該考慮B2B平臺,作為大宗交易,水果的批量銷售需要更多的B2B平臺來扮演中間商的角色,目前此類網站主要分為幾類,一是產業園性質的平臺,如金鄉大蒜網,一是行業中間商建立的平臺,如中鮮網等。
3、業內人士認為生產基地及生態園更容易做生鮮電商,生產基地具備先天性條件,不用考慮產業鏈的上游問題,考慮更多的卻是應該通過哪種渠道來銷售的問題。目前的形勢來看,不可能全部的生鮮產品都通過網絡平臺來銷售。產業園全部的產品都通過網絡渠道來銷售,產業園要么需要建立自身的網絡營銷平臺,或者在多個第三方平臺開網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