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國電商上市年。阿里巴巴與京東這兩個中國電商巨頭正爭相賽跑,比賽誰最先登陸資本市場。據投行方面人士稱,根據美國證交會和會計準則要求,京東上市須披露2013年全年經審計財務報告,路演可能于4月開啟。京東或許將早于阿里進行IPO。
? 自2007年3月以來,京東共計進行9次私募融資,先后引進今日資本、美國老虎基金、DST全球基金、紅杉資本、沙特王國投資公司等PE投資機構,募資額總計達18.77億美元。此前京東很長時間被認為可能“燒錢至死”,IPO意味著京東“安全著陸”,進入更安全境界。
過去8年,京東規模越做越大,2013年實現年銷量千億元目標,京東也付出代價:在完成18.77億美元私募融資后,京東股權結構呈出分散、多元格局,劉強東持股比例被大幅稀釋。

招股書顯示,IPO前劉強東通過兩家控股公司Max Smart Limited和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共持有23.67%股權,仍為第一大股東,但劉強東第一大股東地位已岌岌可危,第二大股東環球老虎基金持股比例達22.1%,五家主要PE合計的持股比例更達65.6%。
不過,相比較于阿里巴巴之前的股權之爭,劉強東卻少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微博)式的煩惱:劉強東依然牢牢掌控著對京東控制權,即便其他VC聯合起來也無法奈何劉強東。
劉強東可輕易擁有超半數投票權
招股書顯示京東股權結構
京東直觀股權結構
為何劉強東持有的股份越來越少,反而還能牢固掌控京東公司的控制權?很重要的原因是,京東上市前股票分為A類股和B類股,劉強東掌控的兩家公司Max Smart Limited和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直接持有B類股,其1股擁有20票的投票權。
招股書明確指出劉強東所屬公司持有的B類股1股擁有20票的投票權
包括老虎基金、高領資本、DST基金、今日資本、沙特王國投資、紅杉在內的其他股東均持有的是京東A類普通股,其1股僅擁有1票的投票權。如果將京東IPO前的總股本視為100,按照數學公式計算:23.67*20/(23.67*20+76.30*1),劉強東仍然擁有高達86.13%的投票權。
即便未來京東繼續融資,劉強東股份再度稀釋,劉強東要想保持超過半數的投票權并非難事。以x代表劉強東所持股權比例,1代表京東總的股權,按照數學公式x*20>1-x計算,劉強東只需要保持4.75%的股權比例就可以保持超過半數的投票權。
馬云當年或沒料到阿里能做如此大
為何劉強東在投票權方面控制得好,馬云卻“馬失前蹄”?一位金融行業人士指出,很重要原因在于,京東在融資之前已打下很好的3C根基,最初的融資并非是很迫切的需求,2010年和2011年全年及2012年上半年整個電商發展大勢有利于京東快速擴張,并大規模融資。
京東最近3年融資歷程
在那個瘋狂的年代,電商行業以燒錢為榮,投資人甚至以不投電商網站為落伍,紛紛追捧電商網站,所有電商網站估值都在瘋狂飆升。一向強硬的劉強東在與投資人談判過程中底線守得比較好:既出讓了股份,又獲得大筆急需的資金投資買地建倉儲物流。
相對來說,阿里巴巴遭遇的環境與京東不一樣。一位電商人士指出,2005年中國電商環境并不成熟,阿里B2B業務面臨eBay壓力,為抵御eBay侵入,阿里巴巴組建團隊做淘寶跟eBay“打大仗”,需要很大一筆資金,軟銀在當時也遭遇困難,雅虎相當于給了“救命錢”。
當年雅虎給阿里巴巴10億美元更像是天價。2004年阿里巴巴總收入才6億元人民幣,雅虎中國約2.5億元人民幣。同期新浪、網易、搜狐的年收入都才1億美元多。這筆資金為此后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淘寶、支付寶及相關業務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阿里付出的代價是股權和投票權。雅虎2005年獲得阿里40%股份、35%投票權,尤其根據協議,雅虎在5年后股權和投票權匹配會匹配,即超過阿里管理層,馬云面臨“下課”威脅。
從2010年開始阿里就不斷啟動阿里股權回購,并與時任雅虎CEO巴茲鬧得不可開交,最終在2012年阿里與雅虎簽訂協議,動用63億美元現金和不超過8億美元的新增阿里集團優先股,回購雅虎手中持有阿里集團股份的一半,即阿里巴巴集團股權的20%。
交易完成后,新公司董事會中,軟銀和雅虎投票權將降至50%以下。作為交易一部分,雅虎放棄委任第二名董事會成員的權力,也放棄一系列對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和經營決策相關否決權。這樣,阿里集團公司董事會維持2:1:1(阿里巴巴集團、雅虎、軟銀)。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對馬云當時來說,雅虎投資是雪中送炭,可能也沒有料想到阿里巴巴日后能做得如今這么大的規模,也不覺得投票權是大事,就給雅虎和軟銀跟股份一樣大的投票權,今天很多媒體在指責馬云為何不多要投票權時,都是事后諸葛亮。